与闻砚确定合作意向后,下一步便是至关重要的现场勘测。
约定的那天下午,门铃准时响起。我打开门,闻砚站在门外,依旧是一身简约的穿着,手中握着那根标志性的黑色手杖,肩上挎着一个看起来颇有些分量的工具包。
“下午好,林小姐。”他微笑着打招呼,气息平稳。
“闻先生快请进。”我连忙侧身让开。
这时,一个细节让我和跟在身后的江予安都微微顿了一下。他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一双鞋套,然后向我们说道:“不好意思,请问方便我使用鞋套吗?我的情况……穿拖鞋不太方便。”
他的坦诚反而让我觉得之前给他准备拖鞋是自己考虑不周。“当然可以!您自便。”
闻砚点了点头,他将手杖暂时靠在门边的墙上,然后非常自然地、单手扶着墙,动作流畅地微微矮身,坐在了门口那个我平时用来换鞋的矮凳上。这个动作他做得不算费力,仿佛早已习以为常。他拿着鞋套,然后俯身,仔细地将鞋套套在了他的鞋子上——那鞋子穿在他脚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我从裤腿下露出的那一截很明显得能看到,里面是支撑他站立和行走的义肢。
套好鞋套后,他甚至还擦了擦手杖底部,才拿起手杖,支撑着自己站起来,整个过程从容不迫,没有一丝尴尬或局促。这个小小的插曲,反而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他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也让我们对他之后的设计,充满了更具体的期待。
“我们开始吧。”闻砚从工具包里拿出激光测距仪、卷尺、笔记本和笔,神色恢复了工作时的专注。
勘测从江予安目前居住的这套房子开始。江予安驱动轮椅,作为绝对的核心用户,他开始了极其细致甚至堪称“严苛”的沟通。
“厨房,”江予安停在厨房入口,“现有的操作台高度为我设计的,我用着还算顺手,但我太太用起来就太矮了。”
闻砚立刻跟上,他走得不快,但每一步都很稳。他用手杖轻轻点了点地面,目光扫过整个厨房区域,然后拿出激光测距仪,精准地测量着现有的尺寸,同时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升降台,”他头也不抬地说,“电动控制,预设两个高度模式,这是最优解。我们需要确定升降的范围和电机安装位置。”他一边说,一边走到灶台和水槽前,示意江予安将轮椅切入台下空间,亲自感受和测量预留的空间是否足够轮椅回转和靠近。
“门洞,”江予安又移动到书房门口,“现有宽度我的轮椅通过没问题,但转身空间不足。需要拓宽一些,保证我能自如地在每个房间门口完成180度回转。”
闻砚跟过去,用手杖比划着门框,测量现有门洞尺寸,并在笔记本上画着简单的草图,标注数据。“90厘米是标准无障碍宽度,没问题。同时,我们会取消所有房间的门槛,确保地面绝对平整过渡。”
“卫生间,”江予安进入卫生间,这里是他日常使用中挑战最大的地方。“我们主卧的淋浴间要安装坐浴区,旁边安装L型扶手,角度要符合人体工学,确保我转移时能提供有效支撑。扶手直径和材质也需要考虑,太滑或太细都不行。”他用手比划着扶手应该安装的位置和角度。
闻砚仔细听着,他甚至走进淋浴间,用手杖模拟扶手的位置,感受了一下角度,然后蹲下身——这个动作他做起来似乎比站立行走更轻松一些——测量地面坡度,确保排水顺畅,不会积水。他记录着,同时补充道:“我们会采用防滑系数最高的地砖,并且在地漏选择上也会特别注意。”
“全屋智能家居,”江予安回到客厅,环视四周,“灯光、窗帘、空调、甚至部分电器,需要实现语音和手机APP控制。开关面板的高度要统一调整到我和我太太用起来都比较舒适的位置。”
闻砚点头,在本子上写下“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并标注了“开关面板高度同时适配坐姿和站姿”。他补充道:“除了便捷,智能家居也能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比如离家模式一键关闭所有电源,或者夜间感应起夜灯。”
江予安的需求具体到了厘米,逻辑清晰,目标明确。闻砚则像一位最耐心的倾听者和翻译官,将他的需求一一转化为可执行的设计语言和数据,偶尔提出更优化的专业建议。他们之间的交流,高效、精准,充满了男性思维特有的理性和条理。
在这个过程中,闻砚虽然拄着手杖,但始终跟随着江予安的节奏,在两套房子之间穿梭。我能看出,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对他而言并不轻松,步伐也比刚来时略显沉重。
但他依旧非常认真,偶尔在记录时,他会将手杖靠在墙边或家具上,腾出双手拿着本子和笔快速书写、勾勒,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空间、数据与需求。
轮到我了。我看着被测量和标记得如同施工图纸般的家,深吸一口气,开始补充那些我自己关于家的想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