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镇,文华巷。
巷子深处那座独门独院的房子,在周遭低矮的泥坯房衬托下,显出一种格格不入的体面与安静。
赵秀芹的脚步停在院门外,那双习惯了看农村土坯房的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微张,手里拎着的小包袱都忘了放下。她看看那气派的门楼,又看看旁边挺拔如松、神色平静的闵政南,再揉揉眼睛,似乎不敢相信。
“政…政南哥?”她扯了扯闵政南的衣角,声音都带着点飘忽,浓郁的东北腔调又急又快,“这…这大砖房!这高门楼!真…真是你在镇上的窝?我的老天爷!这得花多少老鼻子钱啊?!”
她围着院门走了两步,踮着脚往里瞧,嘴里啧啧有声:“我的娘咧!青砖到顶!瓦片锃亮!这院子,比咱村老地主家还阔气!政南哥,你搁山里打猎,真能挣出这么大家业?虎了吧唧的,也太能耐了!”
她激动得直拍大腿,满眼都是不敢置信的小星星,嗓门洪亮,引得巷子口几个纳凉的老头老太太都探头探脑地往这边瞅。
“是啊!秀芹姐!”闵政北挺起小胸脯,一脸与有荣焉,抢着回答,“这就是二哥的房子!可大了!里面还有小院呢!都是二哥挣下的!” 小家伙声音脆生生的,充满了对二哥的崇拜。
闵政南嘴角微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掏出黄铜钥匙,“咔哒”一声打开了大门上沉重的挂锁。“进去吧,外面风大。”
推开院门,一个干净整洁的小四合院呈现在眼前。青砖铺地,角落栽着几株耐寒的冬青,正房三间,东西各两间厢房,虽不奢华,但处处透着用心和殷实。
“哎呀妈呀!这院子,这敞亮!”赵秀芹踏进门槛,又是一阵惊呼,像个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东瞅瞅西看看。
“政南!政北,你们回来啦!” 一个穿着干净蓝布围裙、约莫四十多岁、面容和善利索的妇人闻声从东厢房旁边的厨房快步迎了出来,正是保姆陈婶。她看到闵政南和闵政北,脸上立刻堆起笑容,随即目光好奇地落在赵秀芹身上,“这位姑娘是…?”
闵政南没直接回答,吩咐道:“陈婶,晚上加几个菜,把苏军老师也请来,一块吃个饭。”
“哎!好嘞!”陈婶连忙应下,又问,“那晚上想吃点啥?我去街口割点肉,再买条鱼?”
“不用去买了,”闵政南摆摆手,“我带了点山里的东西回来。你准备灶火就行。” 说完,他放下简单的行囊,对闵政北道:“政北,带你秀芹姐去西厢客房安顿一下,收拾干净。”
“好嘞二哥!”闵政北拉着还在东张西望的赵秀芹就往西厢走。
闵政南则转身出了院门,脚步不疾不徐,拐过巷口。约莫半个时辰后,他才回来,肩上扛着一个鼓鼓囊囊、沉甸甸的大麻袋。
陈婶正在厨房生火,听到动静出来一看,吓了一跳:“哎哟我的天!东家,您这…这是打了多少猎物回来?” 她看着闵政南轻松地将麻袋放在厨房地上,解开袋口。
顿时,一股混杂着山林气息和野物特有的味道弥漫开来。陈婶探头一看,眼睛都直了:
四只羽毛华丽、体型肥硕的“飞龙”鸟(榛鸡)!
一大包新鲜水灵的野生榛蘑、黄蘑!
一条去了毛、洗剥干净、足有十几斤重的野猪后腿!
几大块色泽鲜红、纹理漂亮的狍子肉!
还有几个油纸包,不知裹着什么。
最显眼的,是一个用厚实棉布塞紧瓶口的深色玻璃瓶,里面是琥珀色的粘稠液体,正是老赵头视若珍宝的虎鞭酒!下山前,闵政南特意厚着脸皮灌了满满一大瓶。
“这…这也太多了!东家!”陈婶看着地上堆成小山的野味,连连摆手,“咱就这几个人,哪吃得了这么多!太破费了!”
“不多。”闵政南语气平淡,开始动手处理飞龙,“吃不了,陈婶你走的时候都打包带回去,给家里人也尝尝鲜。”
他一边麻利地给飞龙褪毛,一边继续道:“另外,陈婶,苏老师,吃完饭,给你们放五天假,带薪的。工钱照算。你们回家好好歇歇。”
“放假?”陈婶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东家,您这是…要带小北回村?”
“嗯,回村办点事,住几天。”闵政南点点头,动作不停,飞龙在他手中飞快地变得光洁,“这几天,家里就麻烦陈婶临走前锁好门窗就行。”
“哎!好!好!谢谢东家!您太客气了!”陈婶又惊又喜,连忙应下,看着地上那些寻常人家难得一见的山珍,心里对这位年轻东家的豪爽和本事又添了几分敬畏。她赶紧帮着清洗蘑菇,处理狍子肉。
很快,苏军老师也到了。这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知青,看到厨房里这阵仗,也是惊讶不已,连称破费。闵政南只说是山里朋友送的。
晚饭就在正房宽敞的堂屋进行。一张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
主菜是清炖飞龙汤,汤色澄澈金黄,香气扑鼻,飞龙肉细嫩无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