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昊正低头审阅文件,武卫敲门而入,脸上带着一丝完成任务的轻松。
“许董,第三极书局的收购合同已经签署完毕,八亿资金已按约定支付。”
她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语气干练,
“另外,关于那五亿的低息贷款,国开行那边已经批下来了,利率比我们预期的还要低零点三个百分点。”
许昊抬起头,眼中露出赞许:
“效率很高。看来安部长那边打的招呼很管用。”
武卫微微一笑:
“政策支持是一方面,我们昊天自身的资质和这个项目的战略意义,也是关键。张维张总那边已经等不及了,天天催问我什么时候能进场。”
“告诉他,手续齐全了,立刻就可以动。”
许昊果断道,
“时间不等人,研究院早一天投入使用,我们就能早一天抢占先机。”
昔日书香弥漫的第三极书局前,红绸覆盖的牌匾格外醒目。
各界人士齐聚,媒体长枪短炮。
许昊站在话筒前,目光扫过台下期盼的面孔,最后落在身旁激动又紧张的张维身上。
他没有拿讲稿,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现场:
“可能很多人会问,许昊,一个搞文化、做手机的,为什么要把一个好好的书局买下来,改成研究院?”
他顿了顿,自问自答,
“因为在我看来,知识和科技,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里曾经承载着人文思想的重量,从今天起,它将同样要承载起科技创新的未来!”
他看向台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语气诚恳:
“王院士,我记得您说过,基础研究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今天,我们昊天研究院,就是想为这份‘大用’,提供一个能安心钻研的‘梧桐树’,吸引全球的凤凰来栖!”
王院士在台下微微颔首,露出欣慰的笑容。
许昊最后大手一挥,指向红绸:
“所以,这里不再仅仅是第三极书局。从此刻起,它有了新的名字,新的使命——它将是昊天研究院!是我们通向未来的,新起点!”
在热烈的掌声中,红绸落下,“昊天研究院”的牌匾熠熠生辉。
在安部长安排的雅致茶室里,气氛融洽。
安部长作为引荐人,微笑着开场:
“老李(中科院李副院长),这位就是我一直跟你提起的许昊,年轻人魄力不小。许昊,这位是李院长,咱们国家材料学和能源领域的泰斗。”
许昊恭敬地双手递上名片:
“李院长,久仰大名。”
李院长接过名片,温和地笑道:
“安部长可是把你夸得快上天了。听说你刚搞了个研究院,手笔很大嘛。”
寒暄过后,话题转入正轨。
许昊切入主题:
“李院长,我们布局海外锂矿、镍矿,说到底,是为了不让未来的‘心脏’被人卡住脖子。但挖出矿石只是第一步,怎么能把它变成领先世界的‘心脏’本身——也就是高性能电池,这才是关键。我们缺的是这个。”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
“最顶尖的智慧和持续的技术突破。”
李院长品了口茶,缓缓道:
“你的思路很清晰。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中间有条鸿沟,需要有人来搭桥。”
“所以我们想请中科院来搭这座桥!”
许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热切,
“我们希望在昊天研究院里,共建一个‘先进电池与储能材料联合研究所’。我们出资金、出设备、负责市场导向和产业化;中科院出智慧、出技术、负责前沿探索和理论突破。”
李院长没有立刻回答,看向安部长。安部长呵呵一笑:
“老李,你别看我。我就是个牵线的。不过我觉得这是个好事,企业有需求,国家有需要,你们有技术,优势互补嘛。”
李院长沉吟片刻,终于点头:
“许董有这个决心和眼光,我们科学院自然愿意支持。细节可以慢慢谈,但这个联合研究所,我看……可以搞!”
许昊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知道,能源战略中最关键的一块技术拼图,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归属。
“太好了!李院长,安部长,我以茶代酒,敬二位!为了未来的‘中国心’!”
三只茶杯轻轻碰在一起,预示着一段崭新的“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开始。
昊天集团官方微光号发布:
【双喜临门:昊天研究院启航,携手国家队共筑能源未来!】
今日,我们怀着敬意与期待宣布两大里程碑事件:
1. 京都文化地标「第三极书局」正式更名为「昊天研究院」。这座曾滋养无数心灵的殿堂,将转型为孕育硬核科技的摇篮,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突破。
2. 昊天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正式签署协议,共同组建「先进电池与储能材料联合研究所」!我们将汇聚中科院顶尖科研力量与昊天产业资源,向能源技术的“圣杯”发起冲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