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这些灵感迅速记录在心神之中,留待日后深入推演。
日子便在这般“一心二用”的状态下,平静而充实地流淌着。白日天伦,夜间他有时会继续凝神推演,有时则会进入小壶天,利用那里加速的时间流速,进行更不受打扰的深度参悟。
一个月的时间悄然流逝。
李之源对外依旧是那个温和的王爷,慈爱的父亲。但在无人知晓的神魂深处,他对铭文传承的掌握,已然从一片空白,到初步记忆、理解了近千个最常用、最基础的单体铭文,并开始尝试探索一些最简单的两枚、三枚铭文的组合效应。
这仅仅是沧海一粟,距离真正登堂入室还遥遥无期,但无疑是一个坚实的开始。
这一夜,月朗星稀。
李之源独自坐在书房窗边,指尖萦绕着一缕混沌道元,在空中缓缓勾勒。他正在尝试构建一个最简单的铭文序列——由代表“光”和“聚”的两枚基础铭文构成。
道元流转,如同最精密的刻刀。然而,就在两枚铭文即将衔接完成的刹那,能量流转出现了一丝微不可查的偏差。
“噗”的一声轻响,即将成型的光点骤然溃散,化作零星的光屑消失不见。
失败了。
李之源脸上并无懊恼之色,反而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看来,仅仅理解单体铭文还不够。铭文之间的‘接口’,能量流转的‘时序’与‘路径’,同样是关键,甚至更为精妙……”他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第一百一十五回 上 完)
第一百一十五回:铭文初解衍万法,天伦悟道两相宜 (下)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长安城在宵禁的钟声后,陷入了沉睡,唯有巡夜卫队整齐的脚步声和更夫悠长的梆子声,偶尔划破宁静。
唐王府内,李之源并未安寝。他独自坐在观星亭中,石桌上放着一壶清茶,氤氲着淡淡的白气。他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庞大无匹的神识,早已如同水银泻地,无声无息地渗透了脚下的大地,向着长安城地脉深处,某个被他铭记于心的地方蔓延而去。
那里,是他当年于终南山突破后,返回长安途中,因天雷淬剑而意外劈开的、隐藏极深的空间节点所在!当年他修为尚浅,状态不佳,面对那散发着奇异能量、缓缓愈合的裂隙,只能谨慎记录,不敢深入。
如今,他已非吴下阿蒙。贯通九脉,踏入道境,身负多种至高传承,更是亲历了碧波玄界的苍茫死寂与沙界的荒芜,对天地法则的理解远非昔日可比。
神识一路向下,穿透层层土壤岩层,避开了地脉中流淌的稀薄元气和一些天然形成的微小空洞,最终,精准地锁定在了那个位于长安城正下方、极深之处的特殊坐标。
然而,当他的神识真正触及那片区域时,即便以他如今的心境,也不由得微微一凛。
当年那道柔和却坚定的排斥力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浓郁到化不开的黑暗与死寂!仿佛一片凝固的墨色深渊,沉甸甸地压在幽暗的地底。
这片区域并非实体,而是一个依附于主世界空间壁垒之上的、残破不堪的洞天碎片!洞天的壁垒布满了裂痕,丝丝缕缕精纯的冥气从中逸散出来,与周围的地脉元气格格不入,形成了一种诡异的污染地带。
神识小心翼翼地向内探去,甫一进入那残破洞天,一股阴冷、暴戾、充满杀戮欲望的意念便如同潮水般冲击而来!洞天内部,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杀机四伏!扭曲的阴影在蠕动,无形的怨念在哀嚎,甚至能“看”到一些由精纯冥气和负面能量凝聚而成的、形态不定的黑暗生物在其中徘徊游荡,它们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息,实力从先天境到迷惘境不等,甚至深处还有几道隐晦的、堪比道境的恐怖波动!
而在这片残破洞天的最核心处,李之源的神识“看”到了一样让他瞳孔骤缩的东西——
一扇门户!
一扇通体由不知名黑色材质构筑,表面布满扭曲、痛苦浮雕,散发着无尽吸力与堕落气息的黑暗门户!
门户紧闭着,但门缝之中,依旧有更加精纯、更加古老的冥气丝丝缕缕地渗出。这扇门,不知以何种方式存在于此,更不知其通向何方!
“长安城下……竟藏着如此一个大凶之地!”李之源心中震动,一股寒意自脊背升起。
这绝非天然形成!那黑暗门户的样式,那凝练的冥气,那洞天内部井然有序(虽然充满杀机)的格局,无不昭示着这是人为布置的结果!而且,年代必然极其久远,久远到可能追溯到玄唐立国之前,甚至更加古老!
一个如此不稳定的、充满黑暗生物和未知危险的残破洞天,就像一个埋在长安城下的火药桶,一旦失控,冥气爆发,黑暗生物涌出,对于上方这座生活着数百万生灵的巨城而言,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必须弄清楚!”李之源瞬间做出了决定。放任不管,绝无可能。这不仅关乎长安安危,更可能牵扯到某些被尘封的上古秘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