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九月三日,夏末的暑气尚未完全消退。
南开中学门口,迎来了一个颇为拉风的景象——身高已窜到一米七二的文强,戴着一副蛤蟆镜,跨骑在一辆崭新的、造型硬朗的“跨越”牌重型拉力赛摩托机车上,发动机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引得周围报到的学生和家长纷纷侧目。
而他身后,坐着个头刚过一米四七、背着个略显宽大书包的肖镇,小家伙双手紧紧抓着文强腰侧的衣服,小脸被头盔罩着,只露出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这辆堪称“庞然大物”的机车,可不是文强自己买的,而是他老爸文云义对他上学期期末考试勇夺班级第八名的重磅奖励。
文云义在文家湾自己骑着过瘾了几圈觉得没问题,却忽略了这车放在沙坪坝核心区、未来三峡广场街口的南开中学门口,是何等的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是“扰民”。
“噗噗噗……轰——”随着文强一个略显刻意的油门,排气管发出一连串的“屁响”,终于在校门一侧停了下来。
肖镇费力地耙下(重庆话,意为“爬下”)沉重的机车,摘下头盔,小眉头皱了起来,扯了扯文强的衣角:“二哥,你不觉得这噪音……大了点嘛?跟放连环屁似的,也太招摇了!”
文强也有些尴尬地摘下头盔,挠了挠头:“的确……我一个初三学生骑这玩意儿,是有点太扎眼了。要不……明天还是换小踏板?” 他一边锁车,一边想起什么,压低声音对肖镇说:“对了,镇娃儿,你还记得上学期教你们数学那个杨青不?”
“哦哦,那个说话总夹英文、觉得啥都是美国好的精神美国人?”肖镇印象颇深。
“就是她!这女人犯的事大了!”文强凑近些,声音更低了,“听说不仅仅是教学态度问题,还牵扯到一些……不该接触的人和事,泄露了不该说的。
结果把她家里人也连累了,直系亲属全被单位找由头下岗辞退了!她倒好,脚底抹油,跟着川外那个外国助教,直接‘润’去美国了!”
肖镇闻言,小脸上露出一丝与他年龄不符的冷峭。他大概能猜到是哪些“事”。
这类人,他“见得”多了,年轻时觉得外国的月亮圆,不惜一切代价跑出去,等临老了,混不下去了,又想起祖国的好,想着回来“落叶归根”,享受国内的医疗和养老福利,仿佛他们当年的背叛从未发生过。
“哼,以为组织跟金鱼一样只有七秒记忆么?”他心里嗤笑一声。
小哥俩硬着头皮,拎着造型夸张的机车头盔,穿过各种好奇、羡慕甚至略带非议的目光,完成了报到手续。
在教学楼楼梯口分别时,文强心有余悸地对肖镇说:“镇娃子,我看明天开始,还是骑小踏板上下学吧。
信不信,再多骑几次这辆‘油老虎’,不用等到放学,就有‘天棒’(混混)来找茬了!”
“我正准备给你说呢!”肖镇猛点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低调才是王道!二哥,你们初三事儿多,我们初二估计发完书就没啥了,我先去菜市场把晚上要吃的菜买了,在老地方,菜市场口子等你哈!”
“要得!还是你好,从小学到初中,都凭‘人小力弱免了做大扫除的苦役!”文强羡慕地拍了拍肖镇的肩,转身朝初三的楼层跑去。
肖镇交完学费,揣好收据,迈着小短腿走进了初二一班的教室。
教室里已经来了不少同学,叽叽喳喳,充满了久别重逢的热闹。
他习惯性地走向自己靠窗的座位,却发现自己座位那块区域,正被七八个女生团团围住,脑袋凑在一起,正叽叽喳喳地说着悄悄话,气氛显得有些神秘又兴奋。
“……我就是觉得这里,有些涨咕咕的,还有点闷闷的,跑步都不敢跑快了……”一个名叫李晓梅的女同学,脸上带着羞涩和一点点困扰,小声地诉说着。
“那是在长大呀!好事!”担任班长的刘淑芬像个大姐姐一样安慰道,“如果实在涨得慌,我妈说,晚上睡觉前可以用手……哎!小镇弟弟来了?咳咳咳……”刘淑芬眼尖,看到肖镇过来,立刻提高了音量,试图掩盖之前的话题,“快,把书包放好,然后去外面玩一会儿,我们几个姐姐要摆点女生之间的龙门阵!”
肖镇眨巴着大眼睛,脸上写满了“天真无邪”和“求知欲”:“淑芬姐姐,我也听听呗?反正我就是个小破孩子,听不懂的!”他刻意强调着自己才八岁的“低龄”。
“去去去!女生的小秘密,男生不能听,小男生更不能听!”另一个女生张静琳笑着挥手驱赶。
“好吧好吧……”肖镇装作无奈地把书包递给刘淑芬,“淑芬姐姐,麻烦帮我把书包塞桌子里哈!”
“嗯,放心去吧!”刘淑芬接过书包。
肖镇转身作势要走,又突然回头,狡黠一笑:“对了,我书包里还有几包香港‘嘉信’薯片和新出的‘水晶之恋’果冻,是实验装,味道还不错,姐姐们随便吃哈,别客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