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以北的草原,已彻底沦为焦土与血海。陈望和他麾下那支以“夜不收”为骨干的军队,早已化身为真正的狼群,甚至比狼更凶残,更高效。
他们的战果远超预期。最初的三百“夜不收”和五百精骑,在连续不断的高强度奔袭和战斗中,折损了近两百人。但战争的残酷法则在此刻显现——他们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像滚雪球般壮大起来。
每一次攻破部落,在焚烧帐篷、宰杀带不走的牲畜之余,陈望严格执行着解救奴隶的命令。那些被解救的,不仅仅是衣衫褴褛的大雍子民,还有许多同样被西戎奴役的匈奴、吐蕃、乃至西域各族战俘或掳掠来的平民。
这些异族奴隶,在西戎人皮鞭下的苦难丝毫不亚于大雍人,甚至更为深重。当陈望的军队如同神兵天降,将他们从地狱中拉出,并分发武器,指明生路时,积压已久的仇恨如同火山般爆发了。
一个名叫“乌木”的匈奴壮汉,曾是部落勇士,被西戎灭族后为奴数年,浑身布满鞭痕。他接过陈望亲兵递来的弯刀时,眼眶赤红,用生硬的大雍语嘶吼:“报仇!杀!”
一个叫“扎西”的吐蕃人,家族因抵抗西戎征税而被屠,他带着幸存的几个同族,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陈望的队伍,他们熟悉高原习性,擅长在山地丘陵间作战。
这些被解放的异族战士,迅速被编入队伍。陈望并未因为他们异族的身份而歧视,反而根据其特长分配任务。匈奴人擅骑射,便补充进骑兵队;吐蕃人耐苦寒、擅山地行走,便作为前哨和侧翼掩护。
这支成分复杂的军队,因为共同的仇恨和对陈望(以及他背后朔方)的感激,凝聚成一股可怕的力量。他们比“夜不收”更熟悉草原,比朔方精骑更了解西戎各部落的弱点,下手也更为狠辣决绝。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袭击小部落。凭借着滚雪球般增加的兵力(现已达到一千五百余人,一人双马甚至三马)和越发娴熟的战术,他们开始瞄准那些实力较强的中型部落。
战术依旧是闪电般的突袭。利用缴获的马匹保证机动,利用解放的异族战士作为向导和内应(有些部落中就有他们被奴役的同族)。冲入部落,优先斩杀抵抗者,焚烧粮草辎重,解救奴隶,然后裹挟着愿意加入的新力量和缴获的基本补给,迅速撤离,绝不在同一地点停留过夜。
他们走过的路线,留下一连串燃烧的废墟和西戎人的尸体。带不走的牛羊?尽数屠宰,或就地焚烧,绝不给西戎留下任何复苏的资本。对于投降者,陈望也毫不手软,凡持兵刃者,皆杀!他要的不是俘虏,是彻底的破坏,是让西戎流尽鲜血,让这片草原在未来数年内,都无法对朔方构成威胁。
那些被解救的大雍奴隶,则在两名朔方骑兵的带领下,组成一支支逃亡队伍,迂回着,躲避着可能的追兵,向着南方,向着传说中能给他们温饱和尊严的朔方跋涉。他们带去的,不仅是人口,更是朔方军威震草原、解救同胞的传奇故事。
陈望站在一处刚被焚毁的部落废墟前,看着冲天的火光映照着麾下那些肤色各异、却同样眼神凶狠的士兵。乌木正用西戎语咆哮着,将一名负隅顽抗的西戎小头目的头颅砍下;扎西则沉默地擦拭着带血的短刀,目光扫视着四周,警惕着可能的危险。
“校尉,下一个目标,是东南方向八十里的‘黑羊部’,据乌木说,这个部落曾参与屠戮他的族人,而且囤积了不少过冬的粮食。”一名“夜不收”队正前来禀报。
陈望脸上那道狰狞的疤痕在火光下跳动,他点了点头,声音因连日厮杀而沙哑:“告诉弟兄们,休息一个时辰,饱餐战饭,然后出发。”
他望向南方,知道主公在正面战场定然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他在这里的每一把火,每一场屠杀,都是在为主公的胜利添砖加瓦,都是在为朔方未来的太平,犁庭扫穴!
这支由仇恨凝聚、在血火中成长的“混编狼群”,将继续在草原腹地掀起更大的腥风血雨,直到将西戎的脊梁彻底打断。
喜欢鹿踏雍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鹿踏雍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