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恒是有一个要塞梦的,周围的邻居各个能征善战,常家作为刚兴起几乎没有根基的军阀,处境很尴尬。
其他人要么是一起扛过枪的北洋,要么是光着屁股玩到大发小,或者发起于其他的军校,要么人家都留过洋。
只有常家是破落的军户之家,起身的。简而言之,就是出身不但低,和其他人也没有什么交情。这样能有安全感才怪了。
经过计算常家的财力物力之后,最终制定的金城的防御工事详情如下:
选址与总体布局
1. 外环:沿黄河南岸—皋兰山—榆中大峡—乌金峡—黄河北岸—白塔山—青石台—西固,划出一个东西 35 km、南北 18 km 的椭圆防御圈。
2. 内环:以兰州旧城为核心,半径 6 km,利用黄河河道作为天然反坦克壕。
3. 地下主轴线:在皋兰山、白塔山、青石台山体内部各开一条 6 m×8 m 的主隧道,呈“品”字相连,全长 42 km,顶盖岩层厚度 ≥80 m,可完全免疫 16 in 舰炮穿爆弹(最大贯穿深度 45 m)。
二、地下工程体系(全部 1923 年可用技术)1. 掘进方法主隧道:采用压缩空气盾构机(1911 年伦敦地铁已实用)+分段衬砌 60 cm 厚 C40 钢筋混凝土。
竖井:分段沉箱法下沉 Φ10 m 主竖井 4 座,应急竖井 12 座,全部衬砌 80 cm 钢混。
2. 分层布置:上层(-20 m):人员掩蔽部、弹药库、食品库、柴油库。
中层(-40 m):指挥通信、医疗站、化学洗消站、备用发电机房。
下层(-60 m~-120 m):主蓄水池、地下水廊、备用人员区。
3. 防爆结构:所有门框为 40 cm 铸钢+20 cm 橡木复合防爆门,可抵御 500 kg TNT 接触爆炸。
内部通道每 40 m 设一道 90° 拐弯,防止爆轰波直线贯穿。
三、防空体系.:
高炮阵地;88 mm Flak 18/36共 36 门,环形布置在皋兰山、白塔山、青石台三处制高点。
每门炮配 1 座 4 m×4 m 升降式钢炮塔,平时降到地下 3 m,射击时 30 s 升起。
2. 早期预警: 8 座 150 cm 大型探照灯+ 4 台声测定位仪,可在 20 km 外发现并跟踪夜间轰炸机。
山顶布设 12 处光学观测哨,电话线直连地下指挥所。
四、防化体系
1. 通风过滤:所有人员区均采用三级通风:旋风除尘→活性炭罐→碱石灰吸收,过滤效率对氯气、光气 > 99 %。维持内部 5 mmH?O 超压,防止毒剂渗入。
2. 洗消与医疗:入口设 6 座大型洗消喷淋室(热水+漂白粉溶液),单室可处理 200 人/小时。
地下医院 200 床位,含 40 间负压隔离病房,可应对芥子气大面积烧伤。
五、防炮击/航弹结构
1. 地表伪装工事:所有炮位、弹药提升井口均用 1 m 厚钢筋混凝土+2 m 覆土层+植被伪装,外观与山体自然轮廓一致。
假目标:布设 40 处充气火炮、木制弹药库,诱导敌方火力。
2. 抗弹计算:80 m 岩层覆盖可抵挡 1000 kg 航弹直接命中(实测贯穿深度 35~40 m)。
主隧道上方再加 15 m 人工覆土+3 m 级配碎石层,可完全吸收 16 in 舰炮穿爆弹(动能 250 MJ)剩余能量。
六、能源与给养
1. 电力:主电站:4 台 1 MW MAN 柴油发电机组,埋设于地下 30 m 独立舱室;
备用:2 台 500 kW 蒸汽轮机,烧本地无烟煤,煤堆场设在地下 50 m 拱顶洞库,储煤 6 个月。
2. 给水: 黄河岸边 3 处虹吸式取水口 → 地下沉淀池 → 沙滤 → 氯化消毒,日供水量 3 000 m3。
战略备用:深井泵 2 台,抽取 120 m 深层基岩裂隙水,储水 20 000 m3。
3. 食品: 地下粮库 10 000 t(大米、小麦、豆类),按 5 000 人 18 个月消耗量储备;真空封装腊肉、奶粉、压缩饼干等耐储食品 2 000 t。
七、通信与指挥
1. 有线:主隧道内布设 200 对铅包电话线 + 100 km 野战被覆线通至各炮位。
2. 无线:2 kW 短波电台 4 套,天线隐藏于山洞内,通过滑轮升降伸出山脊发射。
3. 指挥所:皋兰山主峰地下 40 m,面积 400 m2,双层 1.2 m 钢混隔墙,中央沙盘可实时显示 50 km 内敌我态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