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麻烦李伯了,苏明远想了想说道,明远确实需要一个食盒,还有一些小的铁制用具。
好说好说!老李头拍着胸脯说道,你把要求说清楚,我给你做得结结实实的,保证用上好多年都不坏。
在李婶家又坐了一会儿,苏明远继续下一户的拜访。就这样,从早晨到中午,他几乎走遍了村中每一户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家。每到一处,都受到热情的款待;每离开一户,都带着满满的温暖和感动。
这种挨家挨户拜年的习俗,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太常见了。现代人往往习惯于电话拜年或者微信祝福,很少有这种面对面的深度交流。但苏明远发现,这种传统的拜年方式虽然费时费力,却能够真正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张嫂家的经历。张嫂的儿子小虎是他的学生之一,平日里颇为调皮,但很聪明。见到苏明远来拜年,小虎特意为他表演了一段背书,从《三字经》到《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还能解释其中的含义。
夫子,我背得对不对?小虎仰着小脸问道,眼中满含期待。
背得很好,苏明远摸摸他的头,不过要记住,背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出来。
我知道了,夫子。小虎认真地点点头,娘说了,要我好好跟你学习,将来也要考状元!
听到这话,苏明远心中五味杂陈。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对科举都抱着如此美好的期望,仿佛中了状元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现实却远比他们想象的残酷得多。想到石文山的遭遇,他不禁在心中暗自担忧这些孩子的未来。
小虎,他蹲下身来,与孩子平视,读书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好人。无论将来能不能考中状元,都要记住要诚实善良,要帮助别人,要孝敬父母。这些比什么都重要,明白吗?
小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以他的年纪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番话的深意,但苏明远希望这颗种子能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在将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
下午时分,苏明远完成了所有的拜年活动,回到自己的住处。虽然身体有些疲累,但心情却是愉悦的。这一天的经历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代社会的人情味,也让他对这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古代,特别是在乡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是极其重要的。这种关系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寄托,更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一个人如果脱离了这种关系网络,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而科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地域性的关系网络,让有才华的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更高的社会层次。但同时,它也要求考生要在保持原有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联系。这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平衡过程。
傍晚时分,苏明远独自坐在院中,望着西边的夕阳。天空中飘着几朵彩霞,如锦如缎,美不胜收。远处传来孩童的嬉戏声,近处有炊烟袅袅升起,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祥和。
这就是古代的生活吗?他在心中思索着,没有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焦虑感,没有信息爆炸带来的困扰,人们的生活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精神上却显得更加充实和满足。
然而,他也清楚,这种宁静和美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现在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一旦进入科举考试的竞争中,一旦步入官场的争斗中,这种宁静就会被打破,这种美好就可能变成奢望。
想到这里,他不禁想起了那本《困学录》,想起了石文山那些痛苦的经历和深刻的感悟。也许,这种年关的温馨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等着他。
夜幕降临,村中开始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规模不如现代的烟花表演,但那种噼噼啪啪的声响和偶尔绽放的火花,还是为这个古老的新年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苏明远点燃一支蜡烛,在案头铺开纸笔,开始记录这一天的感受:
正月初一,村中拜年。所见所闻,皆是人间真情。然思及前路,心中难免忐忑。科举一途,如履薄冰;仕进之路,更是荆棘密布。但有乡亲厚爱,学生们期盼,岂能辜负?当努力向前,莫负此生。
写完这段文字,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天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读书考试,更是为了那些关心他、支持他的善良人们,为了那些渴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孩子们。
这种责任感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但无论如何,他都要勇敢地走下去,因为这是他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意义所在,也是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窗外,烟花依然在绽放,如流星般短暂而绚烂。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新年夜里,一个现代人的心灵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洗礼,正在学会如何在传统的礼俗中寻找现代的意义,如何在古代的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但至少在今夜,他感受到了来自这个时代的温暖和支持。而这份温暖,将成为他在未来道路上前行的重要力量。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知不可忽骤得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