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清远县的田野里一片金黄。丰收的喜悦本该让人心情愉快,但苏明远的眉头却紧锁着。他正在县衙大堂里主持一场特殊的会议——关于赋税征收的讨论会。
参加会议的有县里的主要官吏、各乡里正,还有几个大户代表。会议的主题是苏明远提出的赋税改革方案,但讨论的过程并不顺利。
大人,您这个方案,我们实在难以接受。陈老爷第一个发言,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按照您的新办法,我们这些大户要多交很多税,这不公平啊!
旁边的刘员外也附和道:是啊,大人。我们家田地多,本来就交税多,为什么还要额外加征?
苏明远耐心地解释:诸位,请仔细听我说明。新的赋税方案并不是简单的加税,而是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征收制度。
他站起身来,指着墙上张贴的一张图表:按照现行制度,赋税主要按照田亩数量征收,不考虑土地的肥瘦和实际产出。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同样是一亩地,好田和薄田交一样的税,这对拥有薄田的农民来说是不公平的。
师爷赵文渊在一旁补充道:而且,现在很多大户通过各种手段隐瞒土地,或者将好田登记为薄田,实际缴纳的赋税比应缴的要少得多。
听到这话,几个大户的脸色都变了。隐瞒土地、谎报地质,这些确实是他们常用的避税手段。
胡说!周举人气愤地说道,我家的田地都是如实登记的,从未有过隐瞒!
苏明远冷笑一声,从案头拿起一份文书:周举人,这是去年的地籍册,上面记录你家有田三十亩,其中上田五亩,中田十亩,下田十五亩。
周举人点头:正是如此。
但是,苏明远又拿出另一份文书,这是我们重新丈量的结果。你家实际有田四十二亩,其中上田十八亩,中田十五亩,下田九亩。这个差别,你如何解释?
周举人的脸瞬间涨得通红:这...这可能是当初丈量有误...
误差十二亩,而且正好把上田说成下田?苏明远的语气变得严厉,周举人,你是读书人,应该知道诚信的重要性。
在座的其他大户也都心虚起来。他们心里清楚,类似的问题在自己家里也存在。苏明远既然拿周举人开刀,说明已经掌握了不少证据。
大人,即使有些登记错误,但您这个新办法还是太过严苛了。陈老爷试图转移话题,按照您的方案,我们不仅要按实际田亩交税,还要根据产量交税,这不是双重征收吗?
苏明远摇头:陈老爷,你理解错了。新方案确实要按实际田亩和产量征收,但总的税负并不会大幅增加。关键是要让大家公平负担。
他走到图表前,详细解释道:新的征收办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基础田赋,按照实际田亩征收;第二,产量税,按照实际收成的一定比例征收;第三,财产税,对拥有大量田产的大户征收。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苏明远继续说道,第一,鼓励精耕细作。产量高的多交一些,产量低的少交一些,这样可以激励大家提高农业技术。第二,体现公平原则。有钱的多交,没钱的少交,符合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的道理。第三,增加县府收入。把那些隐瞒的田地和收入都纳入征收范围,可以增加财政收入,用于改善民生。
听起来道理是对的,但几个大户还是不甘心。他们习惯了现有的制度,通过各种手段少交税,现在突然要求公平负担,当然不愿意。
大人,您说的道理我们都懂。刘员外换了个角度,但是,万一收成不好怎么办?按产量征税,岂不是年年都不一样?这样我们如何预算?
这个问题确实有道理。苏明远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刘员外问得好。苏明远点头,新制度确实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我们也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他指着图表的另一部分:第一,设定最低征收标准。即使收成很差,基础田赋还是要交的,但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免。第二,建立丰歉调节机制。丰年多收一些,用于补贴歉年的减收。第三,允许用实物代替现金。如果某一年现金困难,可以用粮食等实物抵税。
这些配套措施听起来还算合理,但大户们还是有顾虑。
大人,即使您的制度设计得很好,但执行起来会不会很复杂?陈老爷问道,要丈量土地,要核实产量,要评估财产,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苏明远早就准备好了答案:确实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并不是不可行的。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赵文渊站起来,展示了一份厚厚的文件:首先,重新丈量土地。我们已经培训了一批测量员,用新的丈量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田亩和地质。其次,建立产量统计制度。每个村都设置专人负责记录各户的收成情况。第三,完善财产登记。要求各户如实申报自己的财产状况,县府会定期核查。
核查?周举人敏感地问道,怎么核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