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苏明远强作镇定地来到尚书省,却发现气氛比昨天更加诡异。不仅同僚们的目光更加异样,连往日恭敬的下属们也显得有些疏远。
更要命的是,他刚坐下,就有一名衙役匆匆走过来:苏大人,京兆尹府有请。
京兆尹府!那是专门负责京城治安的衙门。苏明远心中一沉,看来事情比想象的更严重了。
李侍郎走过来,神情凝重:明远,我听说赵尚书昨夜已经正式向京兆尹提出申诉,要求彻查此事。你...准备好了吗?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大人,下官行得正坐得直,有什么好怕的?
话是这么说,但政治斗争从来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李侍郎压低声音,我听说,已经有站出来,声称亲眼看见了你们私会的场面。
什么?还有证人?苏明远感到背脊发凉。这说明对方不仅仅是造谣,而是做了周密的准备。
来到京兆尹府,苏明远见到了京兆尹王大人。此人五十来岁,面容严肃,在京城官场上颇有威望。
苏大人,王京兆尹开门见山,想必你也知道外面的传言了。赵尚书已经正式申诉,要求本府彻查此事。你有什么要说的?
苏明远恭敬地回答:大人,下官自问清白,这些传言纯属诽谤。下官愿意配合府上的任何调查。
王京兆尹点点头:好,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直说了。有证人指控,说在三月十五的夜晚,看见你翻墙进入赵府后花园,与赵小姐幽会。你如何解释?
三月十五?苏明远仔细回忆,那天晚上下官在府中处理公务,一直到深夜二更时分才休息。府中管家、书童都可以作证。
是吗?王京兆尹拿出一份供词,但是这位证人说得很详细,说是在子时前后看见的,时间、地点都很具体。
苏明远看了看那份供词,证人署名为市民李四,但内容详细得令人生疑。他心中暗想,这个李四必然是被人收买的假证人。
大人,苏明远说道,下官从未见过这位李四,也不知他为何要作伪证。下官建议府上可以传唤下官府中的人员作证,相信能够证明下官的清白。
王京兆尹沉思了一下:好,既然如此,本府会派人调查。不过在调查期间,你暂时不要离开京城。
从京兆尹府出来,苏明远的心情更加沉重。很明显,对方已经做了周密的布局,不仅散布谣言,还安排了假证人。这绝不是一般的嫉妒报复,而是有组织的政治攻击。
回到府中,刘先生已经在等待他了,神情兴奋:老爷,有发现了!
苏明远急忙问道:查到什么了?
刘先生拿出一张纸:我按照您的吩咐,分别调查了传言的源头。经过多方打听,发现最早传播这个消息的是一个叫王小二的茶贩子。
茶贩子?苏明远有些疑惑。
对,但是这个王小二很有问题。刘先生分析道,他平时就是个普通的小商贩,消息来源有限。但这次他却知道得异常详细,连您的行踪都了如指掌,这很不正常。
苏明远觉得有道理:那你有没有查到他是从哪里听来的?
这正是关键所在,刘先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经过我的多方调查,发现这个王小二最近突然富裕了起来,买了新房子,还娶了小妾。而他的茶叶生意并没有什么起色。
这个发现让苏明远眼前一亮。一个普通茶贩子突然富裕,这绝不是偶然。
更重要的是,刘先生继续说道,我还发现了另一个线索。那个在京兆尹府作伪证的李四,和王小二住在同一条街上,两人平时有来往。
原来如此!苏明远恍然大悟,看来这些人都是被收买的。但是谁有这样的财力和动机?
刘先生拿出另一张纸:我按照您提到的那几个可疑人员,分别进行了调查。发现最有嫌疑的是工部侍郎赵文斌。
赵文斌?为什么是他?
首先,他对您的改革一直很不满,认为是您抢了他的风头。其次,在上次危机应对中,他提出的方案被否决,而您的方案被采纳,让他颜面扫地。刘先生分析道,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他的一个心腹,最近和那个王小二有过接触。
这个发现让苏明远既愤怒又兴奋。愤怒的是,没想到同僚之间的嫉妒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兴奋的是,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有什么证据吗?苏明远问道。
证据还不够确凿,但线索很明确。刘先生说道,我建议我们继续深入调查,同时要小心应对。赵文斌在工部经营多年,势力不小,不能轻易得罪。
苏明远沉思了一下,做出决定:既然如此,我们就将计就计。既然他要玩这种游戏,我们就陪他玩到底。
您打算怎么办?
苏明远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我们继续配合京兆尹府的调查,证明自己的清白。暗地里,我们要收集赵文斌指使他人造谣的证据,然后给他一个意外的反击。
接下来的几天,苏明远表现得非常配合。京兆尹府传唤他府中的管家和书童作证,他全力配合。这些人的证词都证明了他在传言所说的时间里确实在府中,没有外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