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向来坚定支持皇太极一脉,鳌拜也坚决站在了豪格这一边。他与其他支持豪格的大臣们紧密团结在一起,为豪格出谋划策,积极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在朝堂上,鳌拜毫不畏惧多尔衮的权势,多次公开表达对豪格的支持,言辞激烈地指责多尔衮企图篡夺皇位的野心。他的这种坚定立场,使得他成为了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
然而,多尔衮势力强大,手段狠辣。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多尔衮虽然最终未能登上皇位,但却成为了摄政王,掌握了朝廷的实际大权。多尔衮摄政后,对曾经支持豪格的势力展开了疯狂的打压。鳌拜首当其冲,多次遭受多尔衮的迫害。多尔衮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对鳌拜进行弹劾和处罚,甚至一度将他置于死地。
在多尔衮的打压下,鳌拜的政治生涯陷入了低谷。他多次面临生死考验,但始终没有屈服。他坚守着对皇太极一脉的忠诚,毫不畏惧多尔衮的权势。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他在权力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同时也为他日后在康熙朝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第五章:顺治朝的沉浮
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帝亲政。顺治帝对鳌拜在多尔衮摄政期间的忠诚和遭遇十分赞赏和同情,亲政后便对鳌拜加以重用,任命他为议政大臣,参与朝廷的重要决策。鳌拜感激顺治帝的知遇之恩,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顺治帝治理国家出谋划策,成为了顺治帝的得力助手。
在顺治朝,鳌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在军事上,他积极参与对南明政权和各地反清势力的围剿,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战略战术,为清朝巩固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政治上,他协助顺治帝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使得朝廷的风气为之一新。
然而,随着顺治帝对佛教的日益痴迷,朝廷内部的政治格局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与佛教相关的势力开始崛起,他们试图在朝廷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与鳌拜等传统大臣产生了利益冲突。鳌拜对这些势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多次在朝堂上公开反对他们的一些不合理主张,因此得罪了这些势力。
这些势力便在顺治帝面前不断诋毁鳌拜,试图削弱他在顺治帝心中的地位。顺治帝在他们的影响下,对鳌拜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鳌拜察觉到了顺治帝的变化,但他并不愿意为了迎合这些势力而改变自己的立场。于是,在顺治朝后期,鳌拜的政治生涯再次陷入低谷,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逐渐减弱,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六章:康熙初年的辅政之路
顺治帝英年早逝,留下了年幼的康熙皇帝。为了辅佐幼主,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共同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鳌拜再次站在了权力的巅峰,成为了康熙朝初期政治舞台上的核心人物之一。
初为辅政大臣时,鳌拜也曾心怀壮志,决心与其他三位辅政大臣齐心协力,辅佐康熙皇帝,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凭借着自己的军功和手中掌握的兵权,逐渐变得专权跋扈,不把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
鳌拜开始在朝堂上强行推行自己的主张,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试图独揽大权。他经常绕过其他辅政大臣,擅自做出一些重大决策,对朝廷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对于那些敢于反对他的大臣,鳌拜毫不留情地进行打压和迫害,使得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紧张压抑。
苏克萨哈与鳌拜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他经常在朝堂上与鳌拜针锋相对,坚决反对鳌拜的专权行为。鳌拜对苏克萨哈恨之入骨,一心想要除掉他。遏必隆生性较为软弱,虽然对鳌拜的行为深感不满,但不敢公然与他对抗,在许多场合选择了沉默和妥协。索尼作为四朝元老,虽然对鳌拜的专权有所警惕,但因年事已高,且为了维持朝堂的表面稳定,在行动上较为谨慎。这使得鳌拜更加肆无忌惮,朝堂上的局势也变得愈发紧张。
第七章:与苏克萨哈的激烈争斗
鳌拜与苏克萨哈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激烈争斗。苏克萨哈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无法忍受鳌拜的专权跋扈,经常在朝堂上与鳌拜据理力争,揭露他的种种恶行。
鳌拜为了除掉苏克萨哈,可谓是费尽心机。他先是在朝堂上罗织罪名,诬陷苏克萨哈意图谋反,结党营私。他联合了一批自己的亲信大臣,在朝堂上对苏克萨哈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这些大臣们在鳌拜的指使下,纷纷附和,对苏克萨哈进行无端的指责和谩骂。
苏克萨哈面对鳌拜的诬陷,毫不畏惧。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词,为自己辩解,揭露鳌拜的阴谋。他指出鳌拜专权跋扈,扰乱朝纲,意图篡夺皇位的野心。然而,在鳌拜的淫威之下,许多大臣敢怒不敢言,苏克萨哈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