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金科凿雾安云岫,青囊织网共守山
离了玄女门,汪细卫并未直接回乡,而是揣着那份沉甸甸的合同草案,一路辗转,来到了市里。
高楼不多,街上多是自行车流,但相比蛟乡,已是另一番天地。
他几经打听,才在一条不算繁华的街道上,找到了一家挂着“地区第二律师事务所”牌子的单位。
门脸不大,水泥台阶斑驳,透着一股严肃又略带陈旧的气息。
推门进去,一股夹杂着烟味、旧书报味和灰尘的气味扑面而来。
接待他的是个戴着厚厚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姓王,是所里的律师。
王律师的办公室很小,一张旧办公桌,两个文件柜塞得满满当当,墙上挂着几面写着“为民服务”的锦旗。
汪细卫怀里有卡,胆气很足,双手将合同草案递过去,说明来意:“王律师,麻烦您帮忙看看这份山林承包合同,我怕里面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地方。”
王律师推了推眼镜,接过合同,没多话,直接埋头看了起来。
他看得极慢,手指逐行划过,不时用铅笔在纸上做着记号,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市井喧闹。
汪细卫安静地等着,合同的东西他是真的不懂,心里有些没底,目光不由自主地打量着这间简陋,却代表着“知识”、县里都没有的办公室。
足足过了近一个小时,王律师才抬起头,神色严肃。
他拿起那份划满记号的草案,开始一条条给汪细卫解释:“汪同志,这份合同整体框架是县里出的标准范本,大问题没有。但是,有几个细节,对你非常不利,存在潜在风险。”
他指着其中一条:“你看这里,‘如因国家或地方政策调整,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这一条是最大的隐患!”
王律师语气加重,“政策变动,谁能预料?万一过两年,上面一道文件下来,说这片山划为生态保护区,禁止开发了,你投入的钱怎么办?你前期的心血怎么办?按这合同,你一分钱赔偿都拿不到!只能自己认栽!”
汪细卫心里一紧,这确实是他完全没想到的盲区。
王律师又指出几点:“还有这里,关于‘独家管理权’的界定不够清晰,只说你有管理权,但如果乡里或者村里以后以其他名义,比如护林、防火,派人进去,算不算干涉你的管理?容易扯皮。”
“另外,违约责任部分,对甲方(政府方)的约束太弱,对你的要求却很具体,权责不够对等……”
王律师条分缕析,将几处看似不起眼,实则可能埋下大坑的条款一一指了出来。
汪细卫听得后背发凉,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光顾着争取承包权,对这些法律细节几乎毫无概念,差点就签下了一份“卖身契”。
“王律师,那……这该怎么改?”汪细卫虚心求教。
王律师拿起笔,一边说一边在草案上修改:“政策风险这条,必须争取补充约定!要写明,如果因非乙方(你)原因的政策变动导致合同终止,甲方应视情况给予乙方相应的投入补偿。”
“哪怕不能全额,也要有个说法,不能直接‘互不承担责任’。”
“管理权这里要明确范围,写上‘未经乙方同意,甲方及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进入承包区域从事管理或经营行为’。”
“违约责任要对等……”
他又逐条推敲,调整措辞,力求严谨。
一番修改下来,合同草案上多了不少增补和调整的意见。
最后,王律师放下笔,说道:“好了,我的意见都标在上面了。你可以拿着这个去和对方谈。”
“当然,对方不一定全盘接受,但关键条款,尤其是政策风险这条,一定要尽力争取。”
汪细卫感激不尽,连忙问:“王律师,真是太感谢您了!您看这费用……”
王律师拿出一个单据本,熟练地写了几笔,撕下来递给他:“咨询和修改合同,按规定收费,八百元。”
“八百?!” 汪细卫接过单据,手微微一抖,差点没拿住。
他知道请律师要花钱,但没想到这么贵!
八百块,在92年,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如果真的是他自己的钱,他得卖多少山货才能挣回来?
这知识,也太值钱了吧!
他心里一阵肉痛,但看着那份被精心修改过的合同,又觉得这钱花得值,甚至是捡了便宜。
他不再犹豫,从贴身的内兜里掏出用手帕包好的钱,仔细数出三百块,郑重地交给了王律师。
揣着这份“价值八百块”的修改稿,汪细卫再次找到了魏书记。
魏书记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专业修改意见,尤其是关于政策风险补偿那条,脸色变了几变。
看向汪细卫的眼神又多了几分不同——这小子,这是去找了高人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