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余温与远路
第一百八十九章 锋芒藏拙
暮秋的行业峰会现场,聚光灯聚焦在中央舞台,主持人正宣读年度“全球能源创新企业”获奖名单。当“苏氏集团”四个字被念出时,苏晚晴起身致谢,脸上没有意料之中的张扬,只有温润而平和的笑意。台下掌声雷动,却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份“实至名归”,她刚刚做出了一个让团队意外的决定——主动撤回了最具颠覆性的“室温超导储能”技术申报,转而以成熟的氢储能优化方案参与评选。
峰会后的闭门座谈会上,有同行直言不讳:“苏总,据我所知,苏氏的室温超导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何要藏着掖着?这可是能颠覆整个行业的杀器。”
苏晚晴端起茶杯,指尖轻叩杯沿,语气淡然:“技术的价值不在于一时的锋芒,而在于长久的落地。室温超导技术目前虽有突破,但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与安全风险尚未完全可控,贸然公开,不仅可能引发行业恶性竞争,更可能让不成熟的技术被滥用,违背我们‘科技向善’的初心。”
这番话背后,是她与核心团队反复权衡的结果。一周前,振海能源创新研究院成功实现室温超导材料的小批量制备,消息传开后,多家资本机构连夜抛出橄榄枝,甚至有海外企业开出千亿估值的合作邀约,试图抢占技术先机。陆承渊曾建议顺势推进技术商业化,快速扩大市场份额:“这是我们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的最佳时机,错过太可惜。”
但秦峰的担忧让她冷静下来:“技术越尖端,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当年‘暗鸦’就是因为觊觎苏氏的核心技术才痛下杀手,现在室温超导的诱惑力远超当年,我们不能重蹈覆辙。”陈敬之也补充道:“振海当年常说,‘真正的强者,懂得藏锋守拙,让技术在成熟时自然绽放’。现在行业生态尚未完善,过早暴露底牌,只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苏晚晴最终采纳了两人的建议,不仅撤回了技术申报,还下令封存相关核心数据,只保留小范围研发团队继续优化。她在管理层会议上明确原则:“苏氏的发展,要‘藏锋芒,重根基’——对外不刻意炫耀技术优势,专注于现有技术的落地与普惠;对内持续深耕研发,等到技术成熟、时机合适,再逐步推向市场。”
藏拙并非示弱,而是更智慧的前行。面对资本的狂热追捧,苏晚晴一一婉拒,转而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建“超导技术联合实验室”,将部分非核心技术环节开放共享,既避免了技术垄断的质疑,又能借助集体智慧加速研发进程。“我们不追求独吞蛋糕,而是要把蛋糕做大,让技术真正服务于行业发展,而非资本炒作。”她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上如是说。
在市场布局上,苏氏也刻意放缓了扩张步伐。面对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苏晚晴没有急于抢占份额,而是选择与当地企业深度合作,转让成熟技术,共建生产基地,让利润更多留在当地。“商业的成功,不是看你抢占了多少资源,而是看你创造了多少价值,赢得了多少尊重。”这种“藏锋让利”的策略,让苏氏避开了“技术霸权”的舆论风险,反而收获了更多长期合作伙伴的信任。
对于行业内的恶性竞争,苏晚晴也始终保持克制。当有企业模仿苏氏的氢储能技术,试图以低价抢占市场时,团队建议启动专利诉讼,她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公开部分技术优化方案,帮助行业提升整体水平,同时通过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自身成本,以实力赢得市场,而非诉讼。“与其消耗精力与人争斗,不如沉下心做好自己的事。技术的壁垒,从来不是专利文件,而是持续创新的能力。”
陆承渊渐渐理解了她的深意:“你所谓的藏拙,其实是把锋芒用在了该用的地方——用在技术研发的深耕上,用在公益普惠的践行上,用在行业生态的共建上。”
秦峰也点头认同:“这样的苏氏,看似少了锋芒,实则多了韧性,就像向日葵,永远朝着阳光生长,却把根系深深扎在土壤里,风吹不倒,雨打不垮。”
深秋的夕阳透过苏氏总部的落地窗,洒在苏晚晴办公桌上的向日葵盆栽上。她翻开父亲的旧笔记,其中一页写着:“真正的强大,不是让全世界看到你的锋芒,而是让全世界感受到你的温度与担当。”
苏晚晴轻轻合上笔记,心中满是坚定。锋芒藏拙,不是退缩,不是妥协,而是历经风雨后的通透与从容——知道何时该蓄势待发,何时该沉稳内敛;明白技术的终极意义是造福人类,而非彰显霸权;懂得企业的长久发展,靠的是根基稳固,而非一时锋芒。
未来的远路,苏氏仍会继续深耕技术,坚守普惠,但会始终保持一份“藏锋守拙”的清醒与克制。在纷繁复杂的商界中,不张扬,不浮躁,以初心为舵,以实力为帆,在岁月的沉淀中,行稳致远,绽放出更持久、更温暖的光芒。
喜欢荆棘之上玫瑰灼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荆棘之上玫瑰灼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