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兴修水利,鼓励农桑: 诏令工部及各地督抚,限期修复境内关键河渠、陂塘。并由朝廷选派精通农事的“农官”,奔赴各地,推广区田法、代田法、粪肥施用等增产技术。沈惊鸿带回的那些南方稻种,也被下令在京畿皇庄划出专地,由经验丰富的老农负责,详细记录其生长情况,观察其适应性。
二、开疆拓土(军事、边防与移民):
1. 北进黑土,步步为营: 正式批准了沈惊鸿与孙承宗联合制定的北进方略,但诏书反复强调“稳扎稳打,不可贪功冒进,以建立稳固据点为要”。授权沈惊鸿以蓟辽巡抚身份,统筹辽东精锐,并联合蒙古科尔沁等友好部落,组建一支规模控制在五千人以内的“北征先锋营”。明确首要目标:在下一个冬季来临之前,于黑龙江中游南岸(大致后世瑷珲一带)建立至少两个具备长期驻守、屯垦、防御功能的寨堡,并立即着手进行小规模军屯,验证黑土地耕种可能性。
2. 巩固九边,精练新军: 在蓟镇、辽西、宣大等关键防线,继续有序换装“惊鸿二式”步枪及配套战术,加强火器操练。同时,借鉴沈惊鸿早年整训京营的经验,在边军中有选择地推行更严格的营伍操典、更优厚的等级军饷以及更明晰的功赏制度,旨在打造数支完全忠于皇帝、装备精良、能打硬仗的核心机动武力,作为国家柱石。
3. 经略南洋,预作布局: 诏书未明言,但朱由校通过内帑和亲信太监,秘密向福建、广东等地的心腹官员及有实力的海商传递信息,默许甚至暗中支持他们以“走私”或“补办朝贡”等名义,加强与吕宋(菲律宾)、旧港(苏门答腊)、乃至暹罗(泰国)等地的联系。任务是收集海情、绘制精密海图、建立隐秘商贸站点,并评估当地物产、兵力,为未来的“开源”之策和可能的海洋扩张打下基础。这一切都在水面下进行,悄无声息。
三、开源蓄力(经济、贸易与工匠):
1. 有限开海,官督商办: 选择月港(福建海澄)等少数几个传统私贸活跃的港口,有限度地、有管理地放宽海禁,试行“官督商办”模式。由市舶司严格掌控出口商品种类(如瓷器、丝绸、茶叶)和数量,发放特许“船引”(许可证),对出海贸易的商船抽取高达百分之二十的关税。这既是对强大守旧势力的试探性妥协,也是为全面开海积累管理经验、培养商贸人才、充实国库的务实之举。
2. 发展军工,带动百工: 依托军器监和各地规模较大的官营作坊,在优先保证军需供给的前提下,逐步将一些非核心的、改良后的军工相关技术(如水力驱动的锻锤、标准化零件制作、改进的织布机、提水器械等),有选择地向民间实力工匠扩散,或由官府组织成立专门工坊,生产民用商品。旨在刺激手工业发展,吸纳部分流民,并反过来促进技术的进一步革新。
朱由校深知改革之艰难,犹如逆水行舟。他采取了相对稳健而务实的策略:对内,以清吏司和阉党为双刃剑,一个主抓廉政实证,一个负责政治清场,互为犄角,又相互制衡;对外,军事行动严格控制规模,避免国力过度消耗,重在建立可持续的据点;经济上则小心翼翼地进行试探,在阻力最小的领域先行突破。
“天启革新”的诏书并未在民间广为张贴,但其核心内容在高级官员层面传达后,依旧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引爆了深水炸弹。支持者如孙承宗、徐光启等人,看到了王朝中兴的切实希望,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而利益受损的保守派、地方豪强、以及部分观念迂腐的清流,则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与理念的冲击,惊怒交加,暗中串联,酝酿着各种形式的反击与阻挠。朝堂之上,以往纯粹的门户之争、意气之争,开始被围绕新政具体条款、实施细节的激烈辩论所部分取代,一种新的、以实务和利益博弈为核心的政治生态正在痛苦中孕育。
关外,广宁城。
沈惊鸿很快通过兵部塘报和皇帝密旨,收到了关于“天启革新”诏书的详细内容。他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着每一项措施,心中百感交集,既有方案被采纳的欣慰,更深感责任重大。皇帝不仅理解并接纳了他的核心建议,更以其至高无上的权威,赋予了这些构想以系统性的规划和明确的时间表,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他立刻召集麾下主要将领、幕僚以及负责屯田的文官,宣示朝廷方略,统一思想。随后,整个蓟辽巡抚行辕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全力筹备北进事宜。那十二名老农和那些珍贵的种子被单独安置在一处守卫森严、阳光充足的院落,由专人照顾,并开始进行适应性体能训练和极寒生存知识的恶补。派往极北之地的夜不收,也陆续传回了令人振奋且带有一丝凝重的消息:确认在精奇里江(结雅河)流域发现了小股“罗刹人”探险队的踪迹,他们乘坐长船,火器犀利,已与当地达斡尔部族发生了抢夺皮毛的冲突。沈惊鸿得报,下令:“继续严密监视,记录其活动规律。同时,在我军与建州交界区域,可有计划地散布消息——‘北方来了白毛罗刹,凶残无比,所过之处,寸草不留,专掠人口为奴’。”
春风终于开始温柔地吹拂辽东大地,残雪消融,黑土裸露,散发出泥土的芬芳。广宁城内外,一派临战前的繁忙与肃杀:一队队士兵在进行最后的操练,辎重营的马车川流不息地装载着粮草、军械、筑城工具,工匠们在日夜赶制雪橇和适于冰面行进的爬犁。沈惊鸿时常站在城头,远眺北方那片广袤、神秘而富饶的土地,目光仿佛已穿透重重山峦,落在了那流淌着黑色乳汁的黑龙江畔。
“五年……”他迎着料峭的春风,低声自语。这第一个五年,是播种的季节,是筚路蓝缕、奠定基石的阶段。内革弊政、外拓疆土、广开财源,这三条路上都布满了荆棘与陷阱,每一步都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与反噬。但他坚信,只要方向正确,策略得当,步步为营,这看似微弱的星火,终有一天可以形成燎原之势。大明的命运,正在他、在那位深居宫中的皇帝、在无数志士能臣的努力下,被一点点地撬动,试图挣脱那历史的惯性,驶向一片充满希望、也暗藏风险的无垠蓝海。而他的脚步,即将率先踏上前人未曾大规模涉足的黑色沃野,去亲手书写属于这个时代、也属于他沈惊鸿的全新传奇。
喜欢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