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即将出世的孩儿攒下一份丰厚的家业,也为了在明国这艘大船上站稳脚跟,获取更大的功勋,吕布已然主动向波彦请缨,要求驻守北地边境。
他期望着,待到将来北伐大战一起,他能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北上,为明国击溃曹操,收复被占据的上郡、河套等要地,免除关中来自的北方威胁。
要将那些屡屡犯境的羌胡彻底赶出长城之外,重新夺回阴山山脉这一天然屏障。
他要让整个并州故地,再次传扬起他飞将吕布的赫赫威名。
他要在明国建立不世之功,待到明王未来登基称帝、论功行赏之时,他吕布也能凭借实实在在的军功,获得更高的爵位与更丰厚的封赏,光耀门楣,福泽子孙。
而波彦的第二位养子波明,则选择南下交州,投身于徐盛麾下,一学习如何统兵作战、开疆拓土,二则潜心研究如何有教化、安抚乃至同化当地的异族百姓。
波明气质儒雅,相貌俊朗,在一次与林邑国一大俚族部族的交往中,竟被该部族首领的女儿一眼相中。
那位俚族贵女性情如火,敢爱敢恨,非波明不嫁,甚至到了以死相逼的地步。
那位俚族首领起初不明波明底细,见女儿如此痴心,又是无奈又是担忧,只得小心翼翼地寻到徐盛,打听波明的身份背景。
当得知这位气度不凡的年轻人,竟是当今大汉明王波彦的义子时,首领顿时又惊又喜,激动万分,直感叹女儿眼光独到,一下子就挑中了如今在大汉南方权势滔天的明王义子,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姻缘!
林邑国紧邻交州的日南郡,双方历来有商贸往来。
这位首领对交州乃至明国的情势颇为了解,深知明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兵强马壮的庞然大物,绝非他们这等小国所能招惹。
尤其是近年来,明国在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不断屯驻重兵,不断迁徙汉民前来安置,势力范围持续向南扩张,实力日益强盛,更是让周边小国心生敬畏。
这位颇具野心的首领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女儿的姻缘,更是他本人乃至整个部族攀上明国这棵大树的天赐良机!
他甚至开始盘算,或许可以借助明国的力量,助他掌控整个林邑国,取如今的国王而代之。想到这里,他再也按捺不住,立刻备下重礼,亲自拜会徐盛,恳请徐盛出面,促成他女儿与波明的这桩婚事。
徐盛此时正奉波彦之命,苦心筹划如何逐步吞并、消化南方这些散布的小国,将其纳入明国版图,新设郡县,以便更好地安置不断南迁的百姓,并巩固边防。
见到林邑国的俚人首领主动送上门来,他心中不由一动,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立刻召来波明,将自己的谋划全盘托出,希望通过这次联姻,与这位在林邑国实力不弱的部族首领建立紧密联系,进而利用这层翁婿关系,逐步渗透、架空乃至最终掌控林邑国,为将来彻底将其并入明国打下坚实基础。
徐盛郑重地征求波明的意见。
波明听完徐盛的计策,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
他受义父明王养育之恩,无时无刻不想着报答。
如今,一个既能稳固边疆、又能为明国开疆拓土的机会摆在眼前,他岂能因个人些许顾虑而退缩?更何况,那俚族女子对他一往情深,也并非全无情义。
思忖既定,波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对徐盛表示,愿意接受这门亲事,配合完成关乎国家南方扩疆大计。
波明深知,与林邑国大族联姻,一则可以缓和双方关系,加深友谊,对交州的稳定与发展大有裨益;二则,正如徐将军所谋划,可以凭借女婿特殊身份,暗中施加影响,逐步掌控林邑国的军政,待时机成熟,便可顺理成章地废黜其国号,设置郡县,将其彻底纳入明国直接管辖之下。
徐盛见波明同意,放下心来,心里的紧迫感少了不少。
他听说,海军已经从徐闻出发,不仅顺利收复了海中大岛朱崖洲,重新设置了珠崖、儋耳二郡,派遣了得力官吏组建官府进行管辖,还动用海船,源源不断地将流放的罪犯、俘虏的敌军运送上岛,开垦荒地,种植作物,并采集岛上的珍贵香料,功绩斐然。
他们征南大军的步伐,绝不能落后于海军开拓的速度。
田间的休憩时光短暂而愉快。波彦见孩子们都休息得差不多了,便再次起身,领着众人投入到剩余的劳作中。又忙碌了约莫一个时辰,眼看着日头渐至中天,气温也升高了不少,终于,从田边临时搭建的营帐方向,传来了王妃陶贞清亮而温柔的呼唤声:“开饭了!大家都快过来用膳吧!”
这一声呼唤,如同天籁般,让在田间劳作的众人精神为之一振。
波安、波慧等人立刻欢呼一声,纷纷摘下头上戴着的、由她们姨祖母亲手缝制赠送的遮阳草帽,也顾不得拍打干净身上的尘土,便争先恐后地朝着帐篷跑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