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的高粱田裹着一股焦苦气,半人高的高粱秆歪歪扭扭地趴在地上,像被抽走了骨头——有的被蚜虫啃得叶片精光,只剩光秃秃的秆子;有的被连日的风雨吹得拦腰折断,断口处流出黏糊糊的汁液,沾着细小的虫粪。乔郓蹲在一丛倒伏的高粱前,指尖捏起叶片背面的蚜虫,虫体一挤就流出墨绿色的浆液,顺着指缝往下淌:“这是‘高粱蚜’,专吸高粱的汁液,”他对身边的老农高老爹道,“再加上土壤板结,根系扎不深,风一吹就倒,您家这四亩高粱,要是再不救,今年收的连喂鸡都不够。”
高老爹手里攥着一把断成两截的高粱穗,枯瘦的指节泛白:“俺种了三十年高粱,从没见过这么糟的年景,”他指着田埂边的空粮囤,“去年收的高粱还够吃,今年开春买了高记粮行的‘抗蚜高粱种’,花了三倍的钱,结果种下去才发现是普通种——高四说‘蚜虫多是天旱’,让俺们买他的‘抗旱肥’,其实就是掺了土的草木灰,俺没钱买,只能看着高粱倒在地里。”他说着,往田边的土坯房瞥了一眼,里面传来小孙子饿得“呜呜”哭的声音,高老妈正拿着竹篾编的虫拍,在高粱田里徒劳地拍打,拍落的蚜虫没一会儿又爬满了新的叶片。
王月瑶推着一台“高粱防倒抗蚜耧”走过来,枣木车架两侧加了可拆卸的竹制支架,前端是带细齿的“蚜虫梳”——能轻轻刮掉叶片背面的蚜虫,后端的播种斗旁多了个“肥槽”,里面装着苏婉熬的“壮根肥”,播种时能同步给高粱根施肥,让根系扎得更深。“刚才去县衙附近打听,”她擦了擦手上的蚜虫尸体,竹支架上还沾着细小的高粱叶,“高四和县衙的仓官李仁勾结,李仁把朝廷拨的‘赈灾高粱种’私分给高四,高四掺上普通种卖高价,还让梁山的‘船火儿’张横派二十个喽啰看着粮库,谁要是敢说闲话,就把谁家的高粱田踩平。”
苏婉提着药箱快步走来,药箱里的陶罐碰撞出轻响,她拿出两个陶罐:一个装着深绿色的“抗蚜膏”,罐口沾着高粱叶的碎末,另一个是淡黄色的“壮秆液”,里面飘着细碎的蓖麻叶——“这抗蚜膏用阳谷特有的蓖麻叶、苦参和硫磺熬的,蓖麻叶的汁液劲大,蚜虫沾着就死;壮秆液加了豆饼和骨粉,能让倒伏的高粱重新挺直,还能增强抗风性。”她蹲下身,用小毛刷将抗蚜膏仔细涂在高粱叶上,动作轻得像怕碰断秆子:“得先把有蚜虫的叶片摘下来,用开水烫了再埋,不然蚜虫的卵会跟着雨水渗进土里,明年还得犯。”
乔郓激活信息探查扫过高粱田和高记粮行:【作物:阳谷红高粱(高粱蚜感染率90%,倒伏率50%,预计减产90%)】
【核心冲突:高四垄断高粱种(掺假种抬价200%)+ 李仁私吞赈灾种(挪用朝廷拨款50两)+ 勾结梁山张横(二流武师中游,擅长“水战拳”,喽啰多为阳谷本地人,家人被高四控制)】
【智斗关键:李仁将私藏的赈灾种埋在粮库后院的枯井里,钥匙藏在县衙的书房抽屉;高四每周五用牛车运假肥去各村,路线经高粱田北侧的石桥】
【石勇作用:擅长追踪(曾在镖局当趟子手),能通过脚印和车辙找到枯井位置;流星锤可破坏牛车车轮,避免硬拼】
【主角状态:体质47(高级武师初期),全程主导计谋,武力仅用于保护农户,不主动开战】
“按计划来,用脑子解决问题,不动刀枪,”乔郓召集团队和石勇围在一起,低声布置,“林砚,你去县衙找李仁的文书,就说要核对赈灾种的发放记录,趁机查看他书房的抽屉,记清钥匙的位置;陈先生,你带两个护院去石桥踩点,在桥边挖浅坑,里面铺拌了抗蚜膏的高粱秆——牛车一压就陷,还能粘住车轮;赵虎,你带护院在高粱田边挖‘诱蚜沟’,里面铺拌了抗蚜膏的麦麸,引蚜虫掉进沟里;苏婉,你多熬些抗蚜膏,装在陶罐里,用来堵牛车的车轮;王月瑶,你把防倒耧的支架加固,帮农户把倒伏的高粱扶起来,用支架撑住;石勇,你跟着高四的喽啰,通过他们的脚印和车辙,找到粮库后院枯井的位置,注意别惊动他们。”
石勇站在一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流星锤,听到“找枯井”,眼神亮了亮——追踪是他的老本行,却还是有些犹豫:“俺只帮农户找种,不掺和你们跟官府的事。”
“放心,”乔郓拍了拍他的肩膀,“找种是为了给农户救急,官府那边有陈先生和林砚,你只需要帮咱们确定枯井的位置,其他的不用管。”
石勇点了点头,转身消失在高粱田的阴影里——他的脚步很轻,踩在松软的土上几乎没有声音,像一阵风掠过。
当天下午,石勇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把沾着泥土的枯井绳:“枯井在粮库后院的老槐树下,上面盖着块青石板,石板上压着两袋假肥,钥匙应该在李仁的书房——俺跟着喽啰的脚印,看到他们去县衙找过李仁,回来后就去了枯井那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