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西北,渭水上游。
曹魏大将军曹真的中军大帐驻扎于此,与西面诸葛亮主力形成的无形压力遥相对峙。陇右三郡沦陷的噩耗如同阴云笼罩全军,但曹真深知,只要主力犹在,堵住诸葛亮东进之路,局势就尚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然而,一道比三郡失守更令人窒息的消息,如惊雷般劈入大帐:
“报——!大将军!急报!诸葛亮尽起大军,已出祁山,沿渭水水道东进,其兵锋直指——郿城!”
斥候的声音因极度惊恐而尖锐变形。
帐内瞬间死寂,落针可闻。所有将领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
郿城!
那不是陇右的偏远郡县,那是扶风郡的治所,是汉武帝所置“三辅”之地!那是长安西面最后的战略屏障!郿城若失,渭水通道洞开,蜀军便可沿渭水直扑长安城下!届时,社稷陵寝震动,天下为之恐慌!
“消息确凿?!”曹真猛地站起身,案几被带得一声巨响。他不敢相信,诸葛亮竟敢如此行险,弃新得的陇右三郡于不顾,倾巢来攻这坚城要地?
“千真万确!我军多路斥候均见‘汉丞相诸葛’大纛及中军麾盖!蜀军队伍绵延数十里,声势极其浩大!”
曹真的心脏剧烈跳动,额角青筋暴起。理智告诉他,这不合常理,诸葛亮根基未稳,岂会行此孤注一掷之举?但情感与责任却在嘶吼:万一是真的呢?谁敢拿郿城、拿长安去赌诸葛亮不敢?
“诸葛亮…你好大的魄力!”曹真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旋即厉声喝道:“传令!全军即刻拔营!火速东进,驰援郿城!绝不能让诸葛亮得逞!”
救郿城,是毋庸置疑、不容迟疑的选择。曹真大军迅速开拔,滚滚东向,军情如火。
然而,大军行至半途,越来越多的蹊跷情报开始汇拢。
先是前锋部队回报,那支“诸葛主力”进军速度似乎并不快,队形也远看浩大,近看却总觉得有些…松散。
接着,又有细作冒死送回消息:蜀军营中夜间灯火数量,远不及白日所见旌旗之盛。
真正让曹真疑心大起的是第三日:一支精干的魏军斥候,捕获了几名落单的蜀军运粮辅兵。严加审问下,一名胆怯的辅兵崩溃招供:他们并非诸葛亮中军,乃是翊军将军赵云所部,奉命大张旗鼓,做出主力姿态威逼郿城,军中实则仅有五千余人,诸多旗号皆是虚设!
“赵云?!只有五千人?!”曹真恍然大悟,一股被戏耍的怒火直冲顶门,但随即而来的却是更深的寒意和一丝钦佩,“声东击西…好一个诸葛亮!他的真正目标,是陇西郡!”
此刻,所有逻辑都清晰了。诸葛亮以郿城这颗致命的香饵,逼他曹真不得不救,从而调虎离山。其真正目的,是趁魏军主力被吸引东向之时,以绝对主力迅速扑灭陇西郡太守游楚的抵抗,彻底巩固陇右!
“费曜!”曹真立刻做出决断。
“末将在!”
“予你精骑八千,即刻出发,伏于赵云军东进必经之箕谷!待其半入,猛然击之!我要你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
“得令!”
“其余诸军,随我转向!目标,陇西郡狄道!全军疾行!
曹真大军再次转向,如同一条巨大的黑龙,带着滔天的怒意和救急的焦灼,扑向陇西郡。他们日夜兼程,马不停蹄,试图抢在诸葛亮攻克狄道之前赶到。
就在曹真主力转向西进的同时,扬烈将军费曜已率八千精骑,悄无声息地潜入箕谷两侧的山林之中。谷道狭窄,林木葱郁,是设伏的绝佳场所。
数日后,翊军将军赵云,率五千兵马,打着“汉丞相诸葛”的旗号迤逦而行,来到箕谷。老将军敏锐的战场直觉让他感到一丝不安。谷地过于安静了。
“传令,前队加快速度,快速通过山谷,后队保持警惕!”赵云下令道。
但命令刚传出,异变陡生!
只听一声梆子响,山谷两侧顿时箭如雨下!紧接着,滚木礌石轰隆隆砸下,瞬间将蜀军队列截成数段!
“有埋伏!结阵!御敌!”赵云临危不乱,白须飘洒,声如洪钟,瞬间压住了部下的惊慌。
蜀军毕竟精锐,在初期的混乱后,逐渐在赵云的指挥下结成圆阵,奋力抵抗。但魏军占有绝对地利和兵力优势,伏击的突然性也造成了相当伤亡。
赵云见状,心知不可久留,拖延下去必被全歼于此。他果断下令:“后队变前队,向谷口逐步撤退!邓芝,你率部先行打开通道!某自断后!”
说罢,老将军竟一拍战马,反向冲向魏军攻势最凶猛之处!手中长枪如梨花飞舞,左挑右刺,接连将数名魏军骁将挑落马下,其悍勇之姿,竟一时逼得魏军攻势一滞!
费曜在坡上看见,暗暗心惊于赵云之勇,又想起听闻的赵云当年长坂坡,在万军之中单枪匹马七进七出的故事,顿时心生胆怯,只令兵士放箭,自己却不敢追杀下去。
在赵云的亲自断后和奋勇冲杀下,蜀军主力得以从谷口退出,脱离了险地。此战,赵云部伤亡千余人,更重要的是,所有用于虚张声势的仪仗几乎损失殆尽,疑兵之计彻底失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