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的旷野上,冬日的阳光带着一种虚假的暖意,懒洋洋地照在临时搭建的皇帝行营和连绵的军帐上。旌旗在微风中舒卷,甲士肃立,一切都维持着天子谒陵应有的庄严与威仪表象。然而,任谁都知道,这庄严与威仪的真正主人,是大将军曹爽。
曹爽骑在他那匹神骏的照夜玉狮子马上,猩红的锦缎斗篷在阳光下格外刺眼。他刚刚陪着年仅八岁的皇帝曹芳,在行营外围的草场上象征性地射了几只被圈赶出来的野兔。小皇帝曹芳坐在装饰华丽的御用小马鞍上,手里拿着特制的小弓,脸上带着孩童参与新鲜游戏时的兴奋红晕,方才射中一只白兔时,还曾高兴地拍手。曹爽在一旁陪着笑,说着“陛下神射”之类的奉承话,但笑容底下,是无法掩饰的、大人宠溺孩童般的倨傲。
就在一名内侍高声宣布“陛下猎获颇丰,起驾回营”之际,营门守将快步而来,高声禀报:“大将军!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奉太傅司马懿之命,持表而至,已至营门,请求面见陛下与大将军!”
曹爽眉头一皱,心中掠过一丝不悦与疑惑。司马懿?那老物不是快死了吗?此时遣人来,还是直接到御驾所在之地,意欲何为?虽觉蹊跷,但他自恃大权在握,并未多想,挥挥手道:“宣他们过来。”
许允与陈泰步履沉稳,穿过肃立的甲士,来到御驾之前。他们神色凝重,先向小皇帝曹芳恭敬行礼,然后,许允高举手中一卷黄帛,声音清晰而有力地宣告:
“臣许允、陈泰,奉太傅司马懿之命,呈递奏表,上述天子,下告大将军!”
一瞬间,周围的喧哗低语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卷黄帛上。曹爽心中那丝不祥的预感骤然放大。
近臣在曹爽的示意下,接过奏表,展开,用略带颤抖的声音当众宣读起来:
“臣司马懿诚惶诚恐,顿首谨表……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离间两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臣虽朽迈,敢忘先帝执手之托?……今奉永宁宫太后明诏,罢爽、羲、训兵权,以侯就第,不得逗留……臣辄力疾将兵,屯于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的钢针,狠狠扎进在场每一个人的耳膜,更狠狠扎穿了曹爽的胸膛!
“噗——”曹爽猛地喷出一口浊气,虽不是血,却带着心肺都被掏空般的虚弱。他手中的金丝马鞭“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脊梁骨,从马背上摇晃欲坠,若不是身旁的曹羲下意识地死死扶住,几乎要瘫软在地!营中在短暂的死寂之后,瞬间被轰然炸开的哗然与骚动吞没!将领们面色骇然,文官们惊恐交头,小皇帝曹芳被这变故吓呆了,紧紧抓着御马的鬃毛,小小的身体因恐惧而微微发抖。
“为之奈何?为之奈何啊?!”曹爽猛地反手抓住曹羲的胳膊,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哭腔,充满了惊惶与无助。
曹羲的脸色比兄长好不了多少,嘴唇哆嗦着:“兄、兄长……弟早说过,那司马懿谲诈无比,孔明尚不能胜,何况我等?如今……如今他突然发难,控诉我等如此重罪,这……这如何是好?”
就在这天地倾覆般的混乱中,许允与陈泰完成了递交奏表的正式使命,转向面如死灰的曹爽。许允上前一步,语气刻意放缓,带着“劝解”的意味:
“大将军,情势已然明朗。太傅此举,实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为之。其所求者,不过兵权而已。”他微微前倾,声音压低,显得推心置腹,“太傅有言,只要大将军与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奉还印绶,即刻归返洛阳,则往日富贵尊荣,皆可保全,必不相负。望大将军以时局为重,莫要徒增祸端。”
陈泰亦在一旁温言劝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示:“大将军,太傅已据洛水浮桥,中枢在手,大势如此。硬抗无益,徒令京师流血,陛下受惊。若能顺势而为,交出兵权,以太傅之尊、蒋太尉之信,必能保全爵禄,善始善终。此乃眼下最明智之选啊。”
这番看似劝解、实则最后通牒的言语,如同冰水浇头,让曹爽在巨大的惊恐中,又生出一丝虚幻的希望。“罢官……但保富贵?”他喃喃自语,心神剧烈动摇,既恐惧于司马懿已然动手的事实,又对这“罢兵即可保全富贵”的承诺将信将疑,内心陷入了更深的挣扎和混乱。
就在曹爽犹豫不决之际,营外再次传来喧嚣!只见数十骑人马风尘仆仆、甲胄染尘地疾驰而至,正是拼死突围出洛阳的大将军府司马鲁芝与参军辛敞。他们不及通传,便径直闯入核心区域,滚鞍下马,扑到曹爽面前。
鲁芝单膝跪地,声音因一路疾驰口干舌燥而沙哑:“大将军!千真万确!司马懿诈病!他在洛阳反了!已率兵控制了武库,占据了各门要津,四门紧闭!我等拼死夺开津阳门,方得突围前来报信!如今城内……城内恐已尽落司马懿之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