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双脆,翠绿的马齿苋鲜嫩欲滴,墨黑的木耳饱满弹牙,银白的洋葱丝晶莹剔透,点缀着点点金黄的芝麻。夹一筷子入口,马齿苋的微酸脆嫩、木耳的爽滑厚实、洋葱丝的微辛清甜,在齿间碰撞,酸香开胃,瞬间激活味蕾。一丝极淡的药香若有似无,非但不突兀,反而更添一份山野清趣。
丹参田七猪骨汤,汤色是温暖诱人的浅褐色,清澈见底,不见丝毫油星。几块带着筋膜的筒子骨沉在碗底,散发着质朴的肉香。舀一勺汤送入口中,温润醇厚的滋味瞬间包裹了舌头,猪骨的鲜甜被完美萃取,其中又蕴含着丹参微苦回甘、田七独特的药香,以及老姜的辛暖。这几种味道融合得如此和谐,仿佛天生就该在一起。一口热汤下肚,一股暖流从胃部升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驱散了山间的微寒和之前的疲惫。
清风道长细细品味,眼中精光一闪,忍不住赞道:“好!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活血化瘀,妙哉!”他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
黄芪枸杞鲫鱼汤,奶白色的汤汁浓稠挂勺,如同上好的牛乳。几尾小鲫鱼安静地卧在汤中,鱼肉雪白细嫩,吹弹可破。金黄的黄芪片、红艳的枸杞点缀其间,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汤,吹散热气送入口中,极致的鲜!鱼的鲜甜被完全释放,融入汤中,带着一种山泉般的清冽感。黄芪的甘香与枸杞的微甜完美融入这鲜味之中,没有丝毫药味,只有一种温润滋补的满足感顺着喉咙滑下,抚慰着脾胃。
段丽丽喝了一口,眼睛都亮了:“天啊,这鱼汤…太鲜了!一点腥味都没有!”
茯苓薏米粥熬得恰到好处,米粒开花,粥体粘稠柔滑,呈现一种温润的玉白色。茯苓块若隐若现,薏米粒粒饱满。入口是纯粹的米香和谷物自然的甘甜,茯苓独特的松木清香和薏米淡雅的香气交织其中,口感软糯顺滑,带着山野的清宁气息,熨帖着肠胃。
王茜小口小口地喝着,感觉之前被黑暗料理折磨的胃终于得到了温柔的抚慰。
山药红枣糕,温润如玉,触手微凉却带着刚出锅的余温。轻轻咬下一口,外层微带韧性,内里是难以言喻的细腻、绵密、柔糯!山药的清香与红枣的甘甜完美融合,甜度恰到好处,丝毫不腻,只有一种纯粹天然的美好滋味在口中化开,带着淡淡的枣香萦绕齿颊。张韵雅本来还端着点架子,小口尝了一块后,眼睛瞬间睁大,随即加快了咀嚼的速度,甚至下意识地伸手去够盘子里下一块。
最初的矜持和惊叹很快被席卷而来的食欲淹没。
清风道长也顾不上仙风道骨的形象,一手持勺,一手端碗,频频向骨汤发起进攻,喝得额头微微见汗,面色红润。
刘飞和杨帆更是完全放下了包袱,两人几乎同时将筷子伸向凉拌菜里的木耳,相视一笑,随即默契地加快了夹菜速度。林羽则完全沉浸在鱼汤的鲜美中,小口小口地啜饮,满脸幸福。
张韵雅、段丽丽、王茜三个女生更是彻底被美食征服。段丽丽连喝了三碗鱼汤,还意犹未尽地用勺子刮着碗底。王茜埋头对付着软糯的山药糕,腮帮子塞得鼓鼓的。就连最骄傲的张韵雅,也顾不上形象,左手一块山药糕,右手筷子飞快地夹着凉拌马齿苋,吃得脸颊泛红。
饭桌上的气氛热烈得近乎“惨烈”。
添饭的、加汤的、抢最后一块糕点的……清风道长甚至悄悄把自己碗里一块带肉的筒子骨夹给了旁边眼巴巴看着的林羽。平日清静的道观斋堂,此刻充满了满足的咀嚼声、勺子碰碗的叮当声、以及含糊不清的赞叹。
“这…这排骨汤绝了!道长您慢点,给我留点汤!”
“鱼!这鱼肉太嫩了!沈同学你怎么做的?”
“凉拌菜也好吃!爽口!那个脆脆的是什么?”
“山药糕还有吗?再给我一小块!就一小块!”
风卷残云,杯盘狼藉。
当最后一口粥被刮净,最后一块糕点消失,众人才意犹未尽地放下碗筷。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满足的红光,之前的疲惫、沮丧、尴尬早已一扫而空,只剩下被美食彻底征服的餍足和对沈懿厨艺发自内心的惊叹与折服。张韵雅看着沈懿收拾碗筷的平静侧影,眼神复杂,有惭愧,有震撼,更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敬畏。
午后燥热,悄然浸染。
鸟叫虫鸣和山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交相呼应。
院中那棵虬枝盘结的老松树下,清风道长支起一张小方桌,摆上几只粗陶茶碗。刚沏好的山野清茶,热气氤氲,散发着淡雅的草木芬芳。
众人围坐,享受着饭后的宁静与惬意。
沈懿安静地坐在石凳上,小口啜饮着微烫的清茶。日光透过松针的缝隙,在她清冷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的目光,却如同精准的探针,悄然锁定了坐在斜对面的年轻法医——杨帆。
杨帆正端着茶杯,似乎还在回味的美味,目光带着一丝职业性的沉静和思考。他感受到了沈懿的目光,抬起头,对她礼貌性地微微颔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