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器在广陵城的帅府之中,正与一众谋士武将围坐议事。帅府乃是前朝遗留的府邸,虽历经岁月风霜,却依旧透着一股威严庄重之气。堂内,数十根粗壮的立柱撑起高高的穹顶,梁柱上雕刻着繁复的花纹,虽有些许斑驳,却更显古朴。烛火通明,跳动的火焰将光影投射在梁柱与墙壁上,摇曳不定,映照着众人脸上或坚毅、或思索、或凝重的神情。
自击退孙策、周瑜,成功收复广陵后,城中百姓渐渐从战乱的阴霾中走出,街道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商贩们也陆续开张,吆喝声此起彼伏,城中虽已渐显生机,但成大器深知,这江淮一带的安稳只是暂时的表象。孙策在寿春虽遭重创,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但其根基仍在江东,麾下依旧有不少能征善战之将与足智多谋之士。若不趁此机会彻底将其击溃,给了他休养生息的时间,日后必成自己心腹大患,甚至可能卷土重来,威胁到自己辛苦打下的这片基业。
贾诩端坐于侧,他素以深谋远虑、算无遗策着称,此刻正捻着自己那梳理得整整齐齐的胡须,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一圈后,率先开口说道:“主公,如今我军大胜,将士们士气正锐,个个摩拳擦掌,渴望再立战功。而孙策新败,江东内部震动不已,人心惶惶。此时若能挥师南下,平定江东六郡,正是天赐良机啊。”他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孙策勇冠三军,其麾下的周瑜智计过人,张昭、张纮又善于打理内政,治理地方井井有条。若给他们喘息之机,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待其恢复元气,那必成我军劲敌。所以,必须趁其立足未稳,一举荡平江东,方能永绝后患,以保我军长久安稳。”
李儒听罢,也点头附和道:“文和所言极是。我方经此两战,不仅挫败了敌军的锐气,更缴获了不少粮草与军械,如今兵甲精良,粮草充足,麾下将士也都憋着一股劲,皆有建功立业之心。反观孙策,在寿春折损惨重,精锐几乎损失殆尽,江东内部必然人心惶惶,军心动荡。此时进军,我军如摧枯拉朽之势,定能一举而定江东,成就主公大业。”
成大器听着二人所言,手指轻轻敲击着面前的案几,发出“笃笃”的轻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大堂中显得格外清晰。他沉吟片刻,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贾诩与李儒的建议,权衡着其中的利弊。随后,他抬起头,看向帐下诸将,只见华雄、太史慈等人皆是一脸兴奋,摩拳擦掌,眼中满是跃跃欲试的战意,显然也赞同南下的提议。
“文和与文优之言,正合我意。”成大器站起身,身上的铠甲随着他的动作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威严,“传我将令,点选十万精兵,明日一早,随我南下,直取江东!”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众人,开始调兵遣将:“甘宁听令!”
“末将在!”甘宁立刻从座位上起身,大步出列,抱拳应道,声音洪亮如钟。他水性极佳,麾下的水军更是个个精通水性,作战勇猛,皆是精锐之师。
“你率三万水军,即刻沿长江巡游,密切关注孙策、刘表的动向,务必确保我军水路畅通无阻,保障粮草运输安全。若遇敌军水师挑衅,可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但切记不可轻易陷入大规模冲突,务必守住水路要道,为我军主力提供坚实的后方保障。”成大器语气严肃,一字一句地叮嘱道。
“末将领命!”甘宁再次抱拳,铿锵有力地应道,随后转身大步离去,准备调兵遣将,执行命令。
“华雄、太史慈听令!”成大器的目光转向另外两员大将。
“末将在!”华雄与太史慈齐声应道,声音同样洪亮,充满了斗志。
“你二人各领一万精骑,作为先锋,先行南下。兵至牛渚,切勿轻举妄动,立刻安营扎寨,等待大军汇合。沿途务必谨慎行事,派出多组斥候探查,严防敌军埋伏。”成大器目光锐利如鹰,“牛渚乃江东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孙策必然在此布有重兵把守,你们切不可轻敌,一定要稳住阵脚,等待后续大军到来。”
“末将领命!”华雄与太史慈领命后,也转身准备出发,去安排先锋部队的事宜。
成大器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又看向贾诩和李儒,说道:“文和、文优,你们二人随我一同坐镇中军,谋划全局,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变故。”
“我等遵命。”贾诩与李儒齐声应道。
大堂内的议事结束后,众将纷纷散去,各自忙碌起来,整个帅府乃至广陵城都因为这即将到来的大战而变得紧张而有序。士兵们开始收拾行装,检查军械,粮草官则指挥着兵丁们清点、搬运粮草,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次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广陵城外的旷野上已是人声鼎沸,十万大军在此集结。旌旗如林,迎风招展,各色的旗帜在晨光中猎猎作响,遮蔽了半边天空。士兵们身着崭新的甲胄,在晨光下闪耀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