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是把类似二踢脚的火药装置放在铁管里,点着了就能发射出去。”啸风说,“现在咱们过年放的烟花,原理跟这个有点像,只不过这是单管的,现在多是多管连放。”
“哦,我好像懂了。”梦瑶盯着铁管若有所思,“那要是把这管子对准敌人……”
“哈哈,那可不是信炮,是火铳。”啸风笑道,“信炮主要是传信号的,打敌人得用火铳这种专门的武器。”
“火铳,是这个吗?”万老师指着旁边一件带长柄的铁制器物问。
“对,这是单眼铳。”啸风点头道。
“管形火器,明初使用。”宇辰凑近念着说明,“以铜、铁为筒管,后有线眼,管后有长柄。铳管内置火药、铅子之类,以火绳发之。长短不一,一般铳管长一尺余。使用轻便,但临敌时来不及快速装药,后来多改成多铳集束、一铳多发等样式。”
“改成的就是这个,三眼火铳。”啸风指着另一件有三根铳管的武器说,“三眼火铳分齐射型和分射型两种。”
“具体怎么区分呢?”万老师饶有兴致地问。
“齐射型是三根铳管底部连在一起,共用一个火门,点火后同时发射,有点像现代的霰弹枪,覆盖面广。”啸风解释道,“分射型则每个铳管都有独立的火门,可以依次点燃,实现短时间内连发。”
“我懂了,”宇辰补充道,“不过这两种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共享一根木柄,打完之后还能拿着柄当钝器砸敌人,一物两用。”
“步兵用的时候,得把木柄夹在左腋下,左手握住铳管底部,低头瞄准目标,右手点燃药线射击。”啸风继续说,“骑兵用的三眼火铳要短一些,通常五骑一排,接战后会转身收起弓箭,改用火铳向后射击,出其不意。”
“啸风哥,你懂得可真多!”梦瑶满眼佩服。
“也是碰巧,前两天去了西城墙上的大同城墙遗迹博物馆,刚恶补了些知识。”啸风笑着解释。
这时,万老师指着一件布满尖刺的球形器物问:“那这个‘火蒺藜’又是什么?”
“明代的火蒺藜是种特殊的爆炸性武器,最早能追溯到西夏,后来宋朝也在用。”宇辰念着说明牌,“一般是陶瓷做的,形状像带刺的球,有点像现代手榴弹,里面装着火药,还有碎石、金属片这些东西。”
“用的时候点燃引信,扔出去引爆,里面的东西炸开后就能伤敌。”啸风补充道。
正是:三城拱卫,叠嶂藏兵,看瓮吞胡骑,月锁寒烽,耳听边笳,关屯铁甲,虎踞龙盘成锁钥;百雉金汤,层楼镇塞,任云卷旌旗,霜凝堞齿,烟横紫塞,日照玄戈,山连朔漠壮云中。
喜欢大同刀削面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同刀削面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