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指着鼎解释道:“‘虺’指的是有剧毒的小蛇,你看纹路里的形象,头部宽大、双眼突出,身体盘曲还带着鳞节,尾巴细细的向上卷曲。这种纹饰是好多小蛇盘曲缠绕在一起形成的,在古代玉器和青铜器上很常见。这么多剧毒小蛇的形象相互纠缠排列,纹饰还做得格外精细,能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制作技术有多高超。”
“蟠虺纹青铜鼎,光听名字就觉得不一般。”梦瑶盯着鼎身的纹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鼎最初是炊具,相当于咱们现在的锅碗,用来煮东西、盛食物。”赵导补充道,“但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祭祀用的神器,也就有了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寓意。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铸了九鼎来象征王权,咱们说的‘一言九鼎’,就是从这儿来的。”
“那这个是‘豆’吗?看着跟鼎不太一样。”晓萱盯着旁边那件带高柄的器物,好奇地问。
“对,这就是豆。”赵导笑着解答,“它最早也是盛放食物的器具。古代人席地而坐,豆的柄又细又长,刚好方便拿取食物。后来这个器形也发生了演变,逐渐变成了灯具。”
这时,啸风的目光落在那件展品的说明牌上,轻声念了起来:“春秋蟠虺纹青铜豆。时代:春秋(前770—前476年)。口径18.6厘米,高21.5厘米,耳高6.0厘米,足高9.0厘米。”
“这件蟠螭纹铜豆是1975年从大同浑源李峪出土的。”赵导接过话头,指着展品介绍道,“你看它是深腹造型,口沿两侧有环形耳,器盖和腹部都装饰着细密的蟠螭纹,做工特别精良,整体造型又很秀雅,是件难得的珍品。”
他话锋一转,语气里添了几分惋惜:“不过李峪出土的青铜器,有一部分珍品在民国时期就流失海外了,现在还藏在国外的博物馆里。像咱们之前聊的牺尊,还有夔带纹壶、蟠螭纹罍、镶嵌狩猎纹豆这11件器物,幸运些,收藏在上海博物馆里,好歹还在国内。”
“唉,真是可惜了……”人群里立刻响起一阵叹息声,有人忍不住伸手轻轻触碰玻璃罩,眼神里满是对流失文物的怅惘。
正是:武灵王雄才大略,胡服骑射安北境;汉高祖深谋远虑,平城白登定边陲。
喜欢大同刀削面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同刀削面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