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笑着邀她感受阵法的能量。当王大娘走进能量环时,她惊讶地发现,雨丝落在身上竟不觉得冷,反而有一丝暖意,连日来因风湿而疼痛的膝盖也缓解了许多。“这是五行调和的缘故,”我解释道,“雨水虽寒,但调和了火气便不伤人;湿气虽重,有金气收敛便不侵体。”王大娘似懂非懂,却记下了这个道理,回去后便用艾草(属木)与生姜(属火)煮水熏洗膝盖,果然见效。
雨水时节,山下的村民们正忙着春耕的准备——翻土、选种、修渠,样样离不开水。村东头的水渠因冬日冻裂,无法引水灌溉,村民们急得团团转。我便带着阿牛,用修炼中凝聚的“土水调和气”帮忙修渠:将土气与水气按比例混合,形成一种“黏性土浆”,这种土浆遇水不化,干后坚硬,用来修补渠坝再合适不过。村民们用这种土浆修补好水渠,当雨水汇入渠中时,果然滴水不漏,大家都感叹这是“先生的神力”。
对那些因雨水过多而受湿邪困扰的村民,我则用“五行调和法”为他们调理。村西头的李二哥淋了场大雨,得了风寒,又吐又泻,这是湿邪困脾、寒气侵胃的症状。我让他喝下用干姜(属火)、白术(属土)、茯苓(属水)煮的药汤(取火生土、土克水之意),同时引导体内的调和能量为他温煦脾胃。半日功夫,李二哥的症状便缓解了,第二天便能下地干活。
雨水过半时,我做了一次“调和稳定性”的测试。在阵法运转时,我刻意加强某一行气的强度——先是让火气暴涨,模拟“春燥”;再让水气泛滥,模拟“湿盛”;最后让金气过锐,模拟“寒邪”。测试结果显示,无论哪一行气过盛,能量环都能在片刻后自动调整:火气过盛则水气与金气增强(水克火、金生水),水气泛滥则土气与木气活跃(土克水、木克土),金气过锐则火气与水气介入(火克金、金生水以泄其势)。这说明,经过雨水的修炼,五行调和的机制已在内丹周围形成,能自动抵御偏颇,稳定性远超立春时期。
雨水的最后一日,雨停了。天空放晴,阳光穿透云层,在湿润的大地上洒下金光,空气中弥漫着雨后特有的清新。远处的山峦被洗得青翠,近处的田野泛着油亮的黑,溪水潺潺流淌,鸟儿在枝头欢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站在洞口,能清晰地感知到,天地间的五行之气已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木气欣欣向荣,火气温和上升,土气酥松肥沃,金气清明洁净,水气充盈流通,彼此相生相克,共同构成了春天的生机网络。
回到静室,我最后一次启动五行阵法。五方玉石的光芒在湿润的空气中折射出七彩的光晕,能量环旋转得更加平稳,内丹在中央流转,丹体的琥珀色中泛着水润的光泽,丹心的阳种五色交织,如同一个微缩的天地。我知道,雨水的“五行调和养内丹”已圆满完成——内丹不仅在能量上实现了五行均衡,更在与身体的融合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接下来的惊蛰“生机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盘膝坐在玄黄石上,听着洞外溪水流动的声音,感受着体内丹气与天地水气的共鸣。雨水的修炼,让我深刻体会到“调和”的真谛:长生之路并非一味求强,而是如同这春雨般,在动态平衡中滋养生机,在五行流转中深化自我。而这份调和的智慧,不仅适用于修炼,更适用于生活——如同村民们春耕需兼顾水土,调理身体需平衡阴阳,唯有调和,才能长久。
夕阳西下,将天边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我走出山洞,踩在湿润的泥土上,丹气在体内缓缓流转,与天地间的生机相互呼应。我知道,惊蛰已不远,那将是一场更盛大的生机绽放,而我,已做好了准备。
喜欢长生不老印象日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长生不老印象日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