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推开家门时,玄关的暖灯正亮着,妈妈系着米白色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刚擦完灶台的抹布。“回来啦?鞋架上有新烘好的棉拖鞋,快换上暖和暖和。”妈妈的声音裹着饭菜香飘过来,苏晚弯腰换鞋时,才发现鞋底沾着的雪粒已经化成了水,在地板上留下小小的湿痕。
“今天在老书店待了好久呀?”妈妈接过她手里的帆布书包,指尖触到书包侧袋的白石,笑着问,“还带着你那块宝贝石头呢?”苏晚点点头,把怀里还温热的烤红薯递给妈妈:“是老书店爷爷给的,您尝尝,特别甜。”妈妈接过烤红薯,用厨房纸包好放在餐桌上,转身端出一碗冒着热气的萝卜排骨汤:“先喝碗汤暖暖胃,今天雪下得大,我特意多炖了半小时,萝卜都炖烂了。”
苏晚捧着陶瓷汤碗,暖意从指尖传到心口。她一边喝着汤,一边跟妈妈讲起老书店的时光盲盒——夏冉抽到的1998年明信片,林澈看到的冰糖雪梨汤食谱,还有她们约定下次要放进盲盒的照片和白石画像。妈妈听得眼睛弯弯:“你们这几个孩子,总能把冬天过得这么有意思。对了,下周社区有手工市集,要不要一起去?听说有教织围巾的摊位,你不是一直想给朋友织条围巾吗?”
“织围巾?”苏晚停下汤匙,心里忽然一动。上周课间时,她看到林澈的围巾边角有些起球,夏冉也说自己的粉色围巾洗了之后变短了一截。如果能亲手织两条围巾送给他们,这个冬天会不会更有意义?“我想去!”苏晚立刻点头,眼睛亮了起来,“那我明天能去毛线店挑毛线吗?”妈妈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明天周末,正好我也要去买东西,咱们一起去。”
第二天清晨,雪已经停了,天空放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把积雪照得亮晶晶的。苏晚和妈妈来到巷口的“毛线小铺”时,店主李阿姨正踩着缝纫机整理布料。“苏晚来啦?想买点什么呀?”李阿姨放下手里的活,从货架上拿下几团颜色鲜亮的毛线,“最近好多学生来织围巾,你们是不是也想给朋友织?”
苏晚看着货架上五颜六色的毛线,指尖轻轻拂过柔软的羊毛线团,忽然想起林澈常穿的深蓝色羽绒服——如果织一条藏青色的围巾,应该很配他;夏冉喜欢粉色,浅粉色的毛线应该很适合她。“阿姨,我想要一团藏青色和一团浅粉色的羊毛线,还要两副织针。”苏晚指着货架上的毛线说,李阿姨笑着拿下毛线:“藏青色显白,浅粉色温柔,眼光真好。我再给你拿本织围巾的教程,新手也能学会。”
回到家后,苏晚把毛线和织针放在书桌的一角。她翻开教程书,里面画着详细的编织步骤,最基础的平针编织看起来并不难。苏晚试着拿起织针,把浅粉色毛线绕在针上,可刚织了几针,就发现毛线总是缠在一起,织出来的针脚也歪歪扭扭的。“怎么这么难呀?”苏晚叹了口气,把织坏的毛线拆下来,重新开始。
就在这时,手机忽然响了,是夏冉发来的视频通话。苏晚接起电话,就看到夏冉举着手机在自己的房间里转圈,她的书桌上放着一叠彩色卡纸和一盒马克笔,旁边还有几个没折好的纸星星。“苏晚苏晚!你看我准备的材料!”夏冉把手机对准书桌,兴奋地说,“我想折一罐纸星星放进时光盲盒,每颗星星里都写一句祝福,你要不要一起折?”
苏晚看着屏幕里满脸期待的夏冉,笑着点头:“好啊!我下午去找你吧?正好我织围巾遇到点麻烦,你说不定能帮我想想办法。”夏冉立刻答应:“没问题!我妈妈以前教过我织毛衣,说不定我能帮你!”挂了电话,苏晚把毛线和织针放进帆布书包,又从书架上拿下一本笔记本——她想在纸星星里写点和夏冉、林澈一起经历的小事,比如春天一起摘槐花,夏天在竹海看萤火虫,秋天埋枫叶信的时候夏冉不小心把枫叶弄破了一个角。
下午两点,苏晚踩着积雪来到夏冉家楼下。夏冉已经在单元门口等她了,穿着浅紫色的棉袄,手里还拿着一个热水袋。“快上来!我家暖气可足了!”夏冉拉着她的手往楼上跑,楼道里飘着淡淡的香薰味,夏冉的房间里更是暖和,书桌上的台灯亮着暖黄色的光,旁边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蜂蜜水。
“先喝口蜂蜜水,我妈妈刚冲的。”夏冉把蜂蜜水递给苏晚,然后把彩色卡纸推到她面前,“你选喜欢的颜色,咱们一起折星星。对了,你织围巾遇到什么问题了?快拿出来我看看。”苏晚把毛线和织针拿出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织的针脚总是歪的,而且毛线老缠在一起。”夏冉接过织针和毛线,试着织了几针,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你绕线的时候太用力了,应该轻轻绕在针上,这样针脚才会均匀。”
夏冉一边说,一边放慢速度演示,手指灵活地在织针间穿梭,浅粉色的毛线很快就织出了一小段整齐的针脚。“你看,这样是不是好多了?”夏冉把织针递给苏晚,苏晚试着按照她教的方法织,果然比刚才顺利多了。“太谢谢你啦!”苏晚笑着说,夏冉摆摆手:“咱们可是好朋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对了,林澈说他今天要去图书馆查梧桐巷的历史资料,晚上要不要叫他一起来我家吃晚饭?我妈妈说要做糖醋排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