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苏晚立刻点头,她还想问问林澈,冰糖雪梨汤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而且能和好朋友一起吃糖醋排骨,想想就觉得开心。夏冉拿起手机给林澈发消息,苏晚则拿起一张天蓝色的卡纸,开始折星星。她把卡纸裁成细长的纸条,在纸条上写下:“记得夏天在竹海,你帮我捡回了被风吹走的帽子,那天的萤火虫特别亮。”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纸条折成星星,放进透明的玻璃罐里。
夏冉折星星的时候,喜欢把纸条折得皱巴巴的,她说这样的星星看起来更可爱。“我要在每颗星星里写一句咱们三个的趣事。”夏冉拿着橙色纸条,一边写一边念,“比如那次苏晚你煮泡面,把糖当成盐放了,结果咱们三个吃了一碗甜泡面,林澈还说挺好吃的。”苏晚想起那件事,忍不住笑了起来:“那时候林澈肯定是安慰我,其实那碗泡面特别难吃。”
两人一边折星星一边聊天,玻璃罐里的星星渐渐多了起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星星上,把彩色的卡纸照得格外好看。下午五点左右,门铃响了,夏冉跑去开门,林澈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文件夹,肩上还背着黑色的双肩包。“我带了梧桐巷的老地图,还有上次在老书店看到的那本民国散文集的复印件。”林澈把文件夹递给夏冉,然后从双肩包里拿出一个小袋子,“这是我妈妈做的饼干,你们尝尝。”
夏冉接过饼干袋,拉着林澈进了房间:“快来看我们折的星星!苏晚还在织围巾呢!”林澈走到书桌前,看到苏晚手里的藏青色毛线和织了一半的围巾,眼睛微微亮了一下:“你在织围巾?”苏晚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想给你和夏冉各织一条,不过现在才织了一点点。”林澈看着她指尖的织针,轻声说:“慢慢来,不用着急,冬天还很长。”
夏冉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孩子们,准备吃饭啦!”三人收拾好东西来到餐厅,餐桌上已经摆好了糖醋排骨、番茄炒蛋、清炒时蔬,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羹。“林澈快坐,尝尝阿姨做的糖醋排骨,看看合不合口味。”夏冉妈妈笑着给林澈夹了一块排骨,林澈接过排骨,礼貌地说:“谢谢阿姨,您做的排骨闻着就特别香。”
吃饭的时候,林澈拿出文件夹里的老地图,指着上面的梧桐巷说:“我今天在图书馆查到,梧桐巷以前叫‘梧桐里’,民国时期有很多文人住在这里,老书店其实是当时的一个书坊,后来才改成了书店。”夏冉凑过来看地图:“那老书店是不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林澈点点头:“差不多,地图上标注的书坊建成时间是1912年,比咱们爷爷辈的年纪都大。”
苏晚看着地图上泛黄的线条,忽然想起老书店里那些民国时期的散文集,还有时光盲盒里1985年的枫叶和1998年的明信片。原来梧桐巷里藏着这么多历史,而她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这条老巷增添新的故事。“咱们下次去老书店的时候,能不能问问爷爷书坊的事?”苏晚说,夏冉和林澈都点头同意:“好啊!爷爷肯定知道很多老故事。”
晚饭后,林澈帮着夏冉妈妈收拾碗筷,苏晚则和夏冉继续折星星。等林澈收拾完来到房间时,玻璃罐里的星星已经快装满了。“我明天把这些星星带去老书店,放进时光盲盒里。”夏冉把玻璃罐盖好,放在书桌的角落,“对了,苏晚,你织围巾需要帮忙的话,随时跟我说,我周末都有空。”苏晚笑着点头:“好,谢谢你。”
林澈看了看时间,拿起双肩包说:“我该回家了,明天还要去打印竹海的照片。”夏冉和苏晚送他到楼下,夜晚的空气有些冷,林澈裹了裹围巾,对她们说:“路上小心,雪天路滑,明天见。”苏晚看着他转身离开的背影,忽然想起自己织了一半的藏青色围巾,心里暗暗想着,一定要尽快织好,让他在下次下雪的时候能戴上。
回到家后,苏晚把织针和藏青色毛线放在书桌上。她打开台灯,按照夏冉教的方法,慢慢织着围巾。针脚虽然还是有些不整齐,但比下午刚开始的时候好多了。织到一半时,苏晚想起林澈喜欢干净利落的款式,特意在教程书里找了简单的条纹花样,试着织了几针,看起来还不错。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每天放学后都会抽出一个小时织围巾。课间的时候,夏冉会凑过来看看进度,偶尔还会帮她调整针脚;林澈则会在自习课上,把自己的台灯往她那边挪一点,让她能看得更清楚。周末的时候,三人还会一起去老书店,夏冉把装满纸星星的玻璃罐放进了时光盲盒,林澈打印了竹海的照片和抄好的冰糖雪梨汤食谱,苏晚则把白石的画像贴在一张卡片上,写下:“2024年冬,和好朋友一起在老书店烤火,愿这份温暖能传到未来。”
老书店爷爷看到她们放进去的东西,笑着说:“以后要是有客人打开这些盲盒,肯定能感受到你们的心意。”他还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旧相册,里面有很多书坊时期的照片——有穿着长袍的文人在书坊里看书,有孩子们在书坊门口堆雪人,还有书坊老板和客人一起煮茶的场景。“你们看,这张照片里的书坊老板,是我爷爷。”爷爷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那时候他才二十多岁,每天都会煮一壶热茶,招待来买书的客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