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苏晚接过书签,仔细看了看,“做得真好看,游客肯定喜欢。对了,明天咱们去见陈经理,你把书签也带上,让他看看,说不定能在书店上架。”
第二天上午,苏晚、林澈和夏冉去了市连锁书店的总部。陈经理早已在会议室等着,桌上摆着梧桐巷的文创产品,旁边还有一份“故事分享会”的方案。“我想在下周六举办分享会,每个书店都设分会场,主会场在市中心的旗舰店,邀请王爷爷、张奶奶、孙爷爷他们去现场表演,你们觉得怎么样?”
“太好了!”苏晚立刻答应,“我们可以让王爷爷拉二胡,张奶奶教大家剪窗花,孙爷爷讲老巷的故事,再现场展示新出的‘忆槐亭’帆布包和‘四季’书签,肯定能吸引很多人。”
陈经理点点头,拿出一份合同:“另外,总部想跟你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后你们的新文创优先在我们书店上架,我们还会帮你们推广到其他城市的连锁书店,你们看有没有问题?”
苏晚和林澈、夏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没问题!我们很愿意跟书店长期合作。”苏晚接过合同,仔细看了看条款,确认无误后签了字。
离开书店时,陈经理送了他们几本书,是关于文创设计的专业书籍:“希望这些书能帮到你们,以后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文创产品。”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在忙着准备“故事分享会”。王爷爷每天都在巷口拉二胡,练习要表演的曲子,除了《茉莉花》《太湖美》,还新学了一首《忆槐亭》,是他根据亭子的意境自己编的,琴声悠扬,带着淡淡的怀旧感。
张奶奶则剪了很多窗花样品,有“忆槐亭”“老戏台”“文渊书坊”的图案,还准备了很多红纸,打算在分享会上教大家剪。“我要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梧桐巷的剪纸不仅好看,还能剪出老巷的故事。”
孙爷爷则整理了自己的老照片,有年轻时在老槐树下的照片,有和街坊们在老戏台前的合影,还有修复前的文渊书坊照片,打算在分享会上展示,给大家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苏晚和林澈则忙着准备分享会的文创产品,把“忆槐亭”帆布包、“四季”书签、有声绘本都装在礼盒里,作为分享会的礼品。夏冉则设计了分享会的海报,海报上画着梧桐巷的全景图,旁边写着“走进梧桐巷,聆听老时光的故事”,格外吸引人。
期间,区文化馆的“老巷故事展”也如期开幕。苏晚带着文创产品和老人们的手工作品去参展,展台上摆满了“老巷记忆”套装、有声绘本、剪纸作品,还有老人们的老照片。张老师特意在展台旁设了一个“故事角”,每天邀请一位老人来讲故事,吸引了很多游客。
有位来自上海的老奶奶,在展台上看到孙爷爷的老照片,忍不住哭了:“我小时候也住在这样的老巷里,后来拆迁了,再也没回去过。看到你们的展,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太感动了。”她当场买了一套“老巷记忆”套装,说要带回家给孙子看,让他知道奶奶小时候的生活。
分享会当天,市中心的书店旗舰店格外热闹。门口挂着梧桐巷的海报,店内的“梧桐巷记忆角”被布置得格外温馨,老人们的照片挂在墙上,小音箱里循环播放着王爷爷的二胡声。
分享会开始后,孙爷爷首先上台,拿着老照片给大家讲老巷的故事:“这张是1970年拍的,巷口的老槐树还在,夏天的时候,街坊们都在树下乘凉,我给孩子们讲抗战的故事,张奶奶给大家剪窗花,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苦,但很热闹。”
接着,王爷爷上台拉二胡,《忆槐亭》的琴声响起,台下的观众都安静下来,仔细聆听。琴声结束后,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位观众站起来说:“这琴声太有感觉了,我一定要去梧桐巷看看‘忆槐亭’,听听现场的二胡声。”
然后,张奶奶教大家剪窗花,台下的观众都拿起红纸,跟着张奶奶学剪“忆槐亭”的图案。有个小女孩学得很认真,剪好后举起来给张奶奶看:“奶奶,我剪得好看吗?我要把它带回家,贴在窗户上,让爸爸妈妈也看看。”
最后,苏晚介绍了新出的文创产品,展示了“忆槐亭”帆布包和“四季”书签。很多观众当场就买了文创,还有人预约了定制款帆布包,想印上自己喜欢的老建筑图案。
分享会结束后,陈经理高兴地说:“这次分享会很成功,很多顾客都问什么时候还会办,咱们以后每个季度办一次,把梧桐巷的故事一直传下去。”
回到梧桐巷时,已经是晚上了。春雨又开始下起来,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老人们的笑声,格外温馨。文渊书坊的窗户里透出暖黄的灯光,爷爷正坐在柜台后,整理白天收到的订单——北京的赵经理又订了三百套文创,还有很多游客通过微信订了“忆槐亭”帆布包。
“晚晚,你们回来了!快喝碗热粥,刚煮好的。”爷爷端出粥,里面放了红枣和桂圆,“今天分享会很成功吧?我听李主任说,很多人都想去梧桐巷玩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