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喝着粥,跟爷爷讲了分享会的情况,包括观众的反应和新订单的事。爷爷听着,脸上满是笑容:“好啊!咱们梧桐巷的故事终于被更多人知道了,你太爷爷要是泉下有知,肯定会很高兴的。”
接下来的日子,梧桐巷的游客越来越多。周末的时候,巷口停满了旅游大巴,游客们跟着导游走进巷里,参观文渊书坊、老戏台、“忆槐亭”,在记忆馆里看老物件,听老人们讲故事,还会买很多文创产品带回家。
王阿姨的杂货店生意也越来越好,老款水果糖成了游客们最喜欢的特产,很多游客买了糖,还会跟王阿姨聊老巷的故事。“现在每天都能卖出很多糖,比以前好多了,真要谢谢你们做的文创,让更多人知道了梧桐巷。”王阿姨笑着说。
四月初的时候,北京的赵经理发来消息,邀请苏晚、林澈和夏冉去北京,参加当地的文创交流会,顺便看看文创店的销售情况。三人商量后,决定一起去,还邀请了王爷爷和张奶奶,让他们去北京表演二胡和剪纸,让更多北方的人了解梧桐巷的文化。
出发去北京的前一天,巷里的老人们都来送他们。孙爷爷给他们装了很多老照片,让他们带去北京展示;夏冉奶奶给他们缝了几个布包,里面装着桂花糕,让他们路上吃;周爷爷则给他们一张民国时期的梧桐巷地图复印件,说要让北京的人看看梧桐巷的历史。
“到了北京要好好照顾自己,多拍点照片回来给我们看。”爷爷拉着苏晚的手,眼里满是不舍。
“爷爷您放心,我们会好好的,等回来给您带北京的特产。”苏晚眼眶有些湿润,心里满是感动。
第二天早上,苏晚、林澈、夏冉、王爷爷和张奶奶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火车缓缓开动,梧桐巷渐渐远去,苏晚望着窗外,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这次北京之行,不仅是推广文创,更是把梧桐巷的故事和文化带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在江南的小镇上,有一条充满记忆和温度的老巷,叫梧桐巷。
火车上,王爷爷拿出二胡,轻轻拉着《忆槐亭》,琴声悠扬,飘出窗外,伴着火车的轰鸣声,仿佛在诉说着梧桐巷的故事,也预示着未来的美好。苏晚看着身边的伙伴和老人们,心里忽然充满了信心——不管走多远,梧桐巷的记忆永远不会变,那些关于传承与梦想的约定,会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更多人的心田,让梧桐巷的芬芳,在更远的地方绽放。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时光织就的网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