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的时候,桌子上多了两道“游客亲手做的菜”——凉拌黄瓜和清炒荠菜,虽然卖相不如吴叔做的好,大家却吃得格外香。张先生说:“这是我儿子第一次吃自己摘的菜,平时在家挑食,今天吃了满满一碗饭。”苏晚笑着说:“咱们下次可以加个‘家庭厨房’项目,让大家自己动手做家常菜,体验老巷的生活味。”
离别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份“梧桐巷成长礼”——里面有自己剪的剪纸、修好的玩具、昆曲脸谱钥匙扣,还有一本《梧桐巷故事集》,孙爷爷在扉页上写了每个孩子的名字。张先生的儿子抱着礼物,舍不得走:“妈妈,我下次还要来,我要跟王爷爷学拉二胡,跟孙爷爷修小汽车。”
送走自驾团,苏晚刚回书坊,林澈就拿着一份快递跑进来:“苏晚姐,南京文创店寄来的销售报表,还有天津文创店的新订单!”报表上显示,五月“京华遇巷”帆布包卖了八千多个,“梧桐巷小灯笼”刚上架就卖断货,赵经理还在附言里说:“有上海的文创店想来考察,想跟咱们合作上架梧桐巷文创。”
“太好了!”苏晚翻着报表,看到“老物件修复体验”的预约记录已经排到了七月,“咱们得赶紧跟厂家联系,加印一批明信片和钥匙扣,还要准备上海文创店考察的资料,把梧桐巷的故事整理得更详细些。”
正说着,夏冉拿着一张设计图跑进来:“苏晚姐,我设计了‘梧桐巷四季’系列帆布包,春天是槐花,夏天是石榴花,秋天是桂花,冬天是梅花,你看怎么样?”设计图上,浅灰色的帆布包印着不同季节的花卉,旁边还配着一句小诗——“春槐落雪,夏榴燃霞,秋桂飘香,冬梅映月”。苏晚看着设计图,忍不住点头:“太好看了!赶紧打样,秋天桂花盛开的时候,正好能上架。”
傍晚的时候,老人们又聚集在忆槐亭下,王爷爷拉着新学的《茉莉花》变奏曲,张奶奶教大家剪石榴花剪纸,孙爷爷则给大家讲上海的老故事——他年轻时去过上海,知道那里有很多老洋房,跟梧桐巷的老房子不一样,却同样有故事。“等上海文创店的人来了,我跟他们讲讲梧桐巷的老物件,也听听他们那边的老故事,”孙爷爷笑着说,“说不定还能合作整个‘南北老巷文化展’,让更多人知道老巷的好。”
苏晚坐在旁边,看着巷里的石榴花,心里满是期待——夏天的梧桐巷,不仅有石榴花的艳,有孩子们的笑,还有来自四方的客人,和即将传向更远地方的文创。她知道,梧桐巷的故事,不会停在春天,也不会止于夏天,它会像巷里的老槐树一样,在时光里扎根,在四季里生长,把温暖和记忆,传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也传给每一个未曾谋面,却因文创而与梧桐巷结缘的人。
月光升起来的时候,忆槐亭的红灯笼亮了,王爷爷的二胡声、张奶奶的剪纸声、孙爷爷的故事声,还有孩子们留在巷里的笑声,混着石榴花的清香,成了梧桐巷夏天最动听的夜曲。苏晚抬头看着月亮,想起天津街头的琴声,南京文创店的热闹,还有上海即将到来的考察——这些都是梧桐巷的约定,是春日里种下的种子,在夏天里,慢慢开出了花。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时光织就的网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