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午,方英正在蛋糕店兼职,舒文相突然出现在店门口。他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背着一个双肩包,脸上带着阳光的笑容。
“方英,我来啦!”舒文相挥了挥手,走进店里。
方英看到他,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你怎么来了?不用上课吗?”
“今天没课,就过来看看你。”舒文相走到柜台前,看着里面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蛋糕和甜品,“看来你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你怎么知道?”方英好奇地问。
舒文相笑了笑,眼神温柔地看着她:“我从来没有见过你,一直在微笑。上学的时候,你都是一张苦瓜脸,整天愁眉苦脸的,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
方英愣了一下,仔细回想了一下高中时候的自己,好像真的是这样。那时候,她每天都在为学业烦恼,为家里的事情焦虑,脸上很少有笑容。可现在不一样了,她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累,但心里很充实、很快乐。
“现在的生活很充实,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很开心。”方英笑着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那就好。”舒文相点点头,然后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说,“对了,你上次说的那个蛋糕店,打算什么时候开啊?”
方英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她抬起头,看着舒文相,认真地说:“舒文相,我跟你说,我将来要在你的城市里开一家蛋糕店,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英英的蛋糕屋’。到时候,你一定要来捧场啊!”
“好!我一定天天光顾,把你店里的蛋糕都吃个遍!”舒文相笑着答应,语气里充满了支持和鼓励。
两人聊了很久,从高中时候的趣事,到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不知不觉,就到了方英下班的时间。舒文相送方英回学校,路上,两人并肩走着,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快到出租屋的时候,舒文相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认真地看着方英:“方英,你还不打算做我女朋友吗?”
方英愣住了,脸颊瞬间变得通红。她低着头,心跳得飞快,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好。”
“什么?”舒文相没听清,往前凑了凑,“你再说一遍?”
方英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看着舒文相的眼睛,大声地说:“我说好!”
舒文相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他激动地一把抱住方英,原地转了好几个圈。方英靠在他的怀里,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心跳,温暖而有力。那一刻,所有的委屈、迷茫和不安,好像都烟消云散了。
傍晚的风带着烘焙店残留的黄油香气,吹得方英的发梢轻轻晃动。她攥着帆布包的带子,脚步轻快地走进宿舍楼下的巷子,路灯刚亮起,暖黄的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推开宿舍门时,同屋的室友正对着镜子涂口红,见她回来,随口问了句:“今天兼职这么晚?”
“嗯,老板教了我做焦糖布丁,多留了会儿。”方英笑着应道,把帆布包放在书桌旁的椅子上。宿舍不大,四张上下铺挤得满满当当,书桌上堆着烘焙课本和揉面垫,窗台上摆着几盆多肉,都是她用兼职攒的钱买的。
她从柜子里翻出换洗衣物,抱着走进公共浴室。热水哗哗地流下来,冲走了一天的疲惫,面粉沾在发梢的触感、奶油蹭在袖口的黏腻,全都被温热的水流带走。方英仰起头,任由热水打在脸上,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回放着白天的画面——舒文相送她到宿舍楼下时,挠着头说“下次带室友来你兼职的店捧场”,眼里的笑意比路灯还亮。
洗完澡,方英裹着浴巾回到宿舍,室友已经出门约会了。她坐在书桌前,擦干头发,然后小心翼翼地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被揉得有些皱,里面装着她今天打工赚的三百二十块现金。她把钱倒在桌面上,一张一张理平,十元、二十元、五十元,还有几张皱巴巴的一元纸币。
方英数了三遍,确认是三百二十元没错,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盒子。盒子是她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表面锈迹斑斑,却被她擦得干干净净,里面装着她攒下的所有积蓄。她把今天的钱放进去,轻轻摇了摇盒子,硬币和纸币碰撞出“哗啦”的声响,像一首细碎又温暖的歌。
她趴在桌上,打开手机计算器,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击着。开一家蛋糕店的成本,她在心里算了无数遍——租金每月至少五千,押三付一就是两万;装修按照最简单的风格,也要十万起步;烤箱、醒发箱、裱花台这些设备,全新的要十五万,就算买二手的,也得七八万;还有原材料、员工工资、水电费……算下来,最少也要五十万。
计算器上的数字“”刺眼地亮着,方英盯着屏幕,轻轻叹了口气。她现在每个月兼职能赚四千多,省吃俭用能存下三千,加上烘焙学校的奖学金,一年最多能攒四万。要攒够五十万,至少需要十二年。十二年,听起来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
可她转念一想,又觉得没那么难。等毕业后,她可以去连锁蛋糕店做师傅,工资能比现在高不少;要是做得好,说不定还能攒钱开一家小小的工作室,慢慢积累客源;不过以后可以和舒文相在一个城市里面
想到这里,方英的嘴角忍不住上扬。她关掉计算器,打开和舒文相的聊天界面,置顶的消息还是昨天他发来的“下个周末我在来看你”。她手指在屏幕上敲了敲,又删掉,最后只发了一个笑脸的表情。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宿舍楼下传来情侣的嬉笑声。方英把铁盒子放回抽屉,锁好,然后翻开烘焙课本,开始预习明天的课程。书页上画满了她做的笔记,重点内容用红笔标得清清楚楚。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十二年后的场景——一家名叫“英英的蛋糕屋”的小店,暖黄的灯光下,她和舒文相一起揉面、烤蛋糕,门口挂着风铃,风吹过的时候,发出清脆的声响。
那五十万的目标虽然遥远,但只要每天都在靠近,总有一天能实现。方英想着,低下头,继续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着,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宿舍里格外清晰。
喜欢原来我们一直喜欢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原来我们一直喜欢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