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如什么?”方英追问着,往前凑了半步,声音里带着急切,“妈,你别总想着将就!我现在蛋糕店生意很好,每个月能存下不少钱,完全有能力扶养弟弟妹妹,也能给你一个好生活。你不用再天天围着灶台转,不用再看爸爸的脸色,咱们娘几个过,比现在舒心多了!”
俞春花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布料被捏得皱成一团。她不是没听过女儿描绘的日子,夜里睡不着的时候,也偷偷想过——不用早起做一家人的饭,不用在丈夫摔碗时还要忍着脾气收拾,不用在邻居问起“你家老方怎么又没回家”时强装笑脸。可那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五十岁的离婚女人”“孩子没完整的家”这些想法压了下去。
“只要你勇敢一点,把婚离了,你就能过上不一样的人生。”方英拉着母亲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传过去,“妈,你就当为自己活一次,好不好?”
俞春花看着女儿亮晶晶的眼睛,里面满是期待和心疼,她张了张嘴,想说“妈怕”,想说“妈不敢”,可话到嘴边,却只是化作一声轻轻的叹息。她抽回手,慢慢站起身,从门后拿起那个洗得发白的布兜——那是方英上高中时用的书包,后来破了个洞,她缝补了一下,改成了菜兜。
“妈,你再考虑考虑。”方英跟着站起来,声音软了些,“只要你想离,爸那边我去说,我不怕他发脾气。弟弟妹妹那边我也跟他们聊过,他们都盼着你能开心点,根本不怕离婚。”
俞春花没接话,只是默默地把布兜挎在胳膊上,又顺手拿起门口的小板凳——那是去菜市场占摊位用的,有时候晚了,想买新鲜的豆腐就得排队。她的动作很慢,像是在跟这个住了二十多年的屋子告别,又像是在给自己做最后的鼓劲。
方英还想再说什么,可看着母亲的背影,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知道母亲的脾气,表面上软,骨子里却犟得很,认定的事,不是三两句就能说通的。
俞春花走到门口,手搭在门把手上,停顿了几秒。阳光从门缝里照进来,落在她的鞋尖上——那是一双黑色的布鞋,鞋底已经磨平了,是她自己纳的。她轻轻推开门,一股带着烟火气的风涌进来,夹杂着隔壁早餐铺油条的香味,还有远处菜市场小贩的吆喝声。
“妈……”方英在后面喊了一声。
俞春花没有回头,只是摆了摆手,脚步慢慢地挪出了门。门在她身后轻轻关上,留下方英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着母亲刚才坐过的沙发,上面还留着一个浅浅的印子。
巷子里的风有些凉,俞春花把布兜往胳膊里紧了紧。她沿着墙根慢慢走,脚下的石板路凹凸不平,是去年下雨时塌了一块,后来居委会派人修的。路边的老槐树已经掉叶子了,金黄的叶片落在她的肩上,她抬手拂掉,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
前面就是菜市场的入口,远远地就能看到红色的遮阳棚,还有攒动的人影。卖青菜的张大妈已经在喊了:“新鲜的菠菜,刚从地里拔的,三块钱一把!”卖鱼的王师傅正拿着网兜捞鱼,水花溅在他的胶鞋上,他也不在意。
俞春花走到张大妈的摊位前,弯腰拿起一把菠菜,手指捏了捏菜叶,还是嫩的。“张姐,今天的菠菜挺新鲜啊。”她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可不是嘛,早上五点就去地里收的。”张大妈笑着给她装袋,“你家老方今天没跟你一起来?往常不都跟在你后面,嫌你买得慢嘛。”
俞春花的手顿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自然,她掏出钱递过去:“他今天有事,没过来。”说完,接过袋子,转身走向卖豆腐的摊位。
豆腐摊前已经排了几个人,俞春花把小板凳放好,站在后面排队。前面的大婶在跟摊主聊天:“我家那口子昨天跟我吵架,说我天天买豆腐,吃腻了。我跟他说,我就爱吃,他管不着!”
旁边的人都笑了,摊主也跟着打趣:“大婶你这脾气好,就该这样,别总委屈自己。”
俞春花听着,眼睛微微有些发热。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甲缝里还留着昨天吸油烟机蹭的油污,怎么也没洗干净。她想起刚才方英说的话——“为自己活一次”,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轻轻的,却很疼。
轮到她买豆腐时,摊主笑着问:“还是要两块钱的嫩豆腐?”
“嗯。”俞春花点头,接过装豆腐的塑料袋,指尖碰到冰凉的袋子,忽然想起年轻时,她也爱吃嫩豆腐,那时候丈夫还会早起给她买,放在碗里,撒点葱花,淋点香油。可后来,日子越过越淡,那些温柔也慢慢没了。
她提着豆腐,又买了点鸡蛋和青菜,布兜很快就满了。她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走到菜市场旁边的小公园,找了个长椅坐下。公园里有几个老太太在跳广场舞,音乐声很大,吵得人心里发慌,可她却觉得这样的吵闹很踏实。
她把布兜放在腿上,看着远处的孩子在追跑打闹。她摸了摸口袋,里面放着方英昨天给她的手机——是个旧手机,方英换下来的,教会了她打电话、发微信。她掏出手机,犹豫了半天,还是点开了方英的微信,输入了几个字,又删掉,反复几次,最后什么也没有发
喜欢原来我们一直喜欢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原来我们一直喜欢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