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陈国强母子俩、张景明老夫妻俩,日夜都浸在欢喜里忙着。
手头的活计虽琐碎累人,心里却揣着实打实的甜——那是添丁之喜带来的幸福累、舒心累,累得心甘情愿,累得眉眼间都藏不住笑意,真可谓,累并快乐着。
第二天一早,陈国强的二叔陈家兴一家就踩着晨露赶来了。二叔手里拎着大半篮鸡蛋,二婶胳膊上挎着布包,里面装着自家烙的薄脆,还有给张大妮补身子的红枣,一进院就高声道喜:“国强,大妮,恭喜恭喜!咱陈家终于续上香火了!”
陈国强连忙迎上去,接过二叔手里的东西,脸上满是欢喜:“二叔二婶,快进屋坐,大妮刚醒没多久。”
国强娘也笑着出来招呼,忙着倒茶递水,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二叔坐在炕边,看着襁褓里粉嘟嘟的婴儿,笑得合不拢嘴:“这孩子长得真周正,眉眼像国强,鼻子像大妮,将来定是个壮实小子!”
二婶则拉着张大妮的手,细细叮嘱着月子里的注意事项,说得多是补身体、防着凉的实在话。
二叔家的堂兄弟陈国泰又问起大侄儿取啥名字,当听到陈国强说叫陈卫东时,陈国兴夫妻俩都连声夸好,说到底是有文化的人,起的名字都洋气。
两家人又热热闹闹唠了一会儿嗑,后来就以不打扰张大妮休息的名义,离开了产房。
到了下午,产房里忽然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是三婶带着儿子儿媳来了。
陈国栋手里拎着两大包东西,肩上还扛着一小袋白面,三婶则提着红糖、桂圆、核桃,满满当当堆了一胳膊。
跟在后面的周雨涵,肚子已经圆滚滚的,像揣了个小南瓜,走路得小心翼翼扶着腰,陈国栋半步不离地搀着她,生怕她脚下打滑。
“哥,嫂子,我们来晚啦!”陈国栋一进门就笑着喊,“给大侄子带了点东西,都是补身子的。”
他们带来的物件果然比二叔陈家兴家更丰厚,除了常见的鸡蛋、红糖,还有一块印着小花、专门给孩子做小衣裳的细棉布、两斤柔软的挂面,甚至还有一包牛奶粉,都是这年头难得的好东西。
陈国强连忙道谢,国强娘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来看看就好,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啥?!”
三婶笑着摆手,走到炕边坐下,先探头瞧了瞧襁褓里的孩子,才对张大妮说:“大妮啊,你三叔本想来的,可公社最近太忙了,天天开会研究抓革命促生产的事情,实在抽不开身,没捞着过来。”
她顿了顿,语气里满是真切的笑意,“但他特意交代我给你带话,说谢谢你给咱陈家添了这大胖小子,续上了香火,是陈家的大功臣!他还让我给你带了满满的祝福,祝孩子健健康康长大,也祝你来日身子养得棒棒的,不受罪。”
“三婶,您太客气了,也替我谢谢三叔。”张大妮连忙应声,心里暖乎乎的,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想当初,陈家旺虽对她动了粗,所幸并未得逞。机缘巧合下,她与陈国强结了婚。婚后,陈家旺作为国强的三叔,不仅没再骚扰她,对她父亲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父亲的身体,便也渐渐好转了起来。张大妮本就不是记仇的性子,念及陈家旺终究是丈夫的三叔,心里那点芥蒂慢慢就散了,由衷地感到欣慰。
三婶又道:“这可是咱陈家头一个孙子,怎么能不隆重?大妮遭了罪,可得好好补补。”说着,就扶着周雨涵慢慢凑到炕边。
产房里光线柔和,窗台上摆着两盆开得正艳的指甲花,炕上铺着干净的粗布褥子。
张大妮靠在叠起的被褥上,身上盖着薄被,脸色虽还有些产后的苍白,但唇上透着淡淡的血色,眉眼间满是初为人母的温柔。她微微侧着身,眼神时不时瞟向身边襁褓里的孩子,嘴角总挂着浅浅的笑。
周雨涵被陈国栋扶着,轻轻坐在炕沿边的矮凳上,生怕压着张大妮。
她的肚子高高隆起,把蓝布褂子撑得鼓鼓囊囊,抬手就能摸到硬邦邦的胎身,走路时不得不腆着肚子,步子迈得又小又缓。她轻轻护着肚子,脸上带着准妈妈的娇羞与期待,指尖忍不住在肚皮上轻轻摩挲,像是在跟里面的孩子打招呼。
“嫂子,你辛苦啦!”周雨涵拉着张大妮的手,声音软乎乎的,“这孩子真乖,闭着眼睛睡得这么香,长得白白嫩嫩的,太招人疼了。”
张大妮笑了笑,声音还有些虚弱,却满是甜蜜:“你也快了吧?瞧这肚子,圆滚滚的,怕是个壮实娃娃,还有俩月就该见面了。”
“还有3个多月呢,每天都盼着他出来,又有点怕生孩子的疼。”周雨涵吐了吐舌头,眼里满是憧憬,“我娘总说生孩子是过鬼门关,我夜里都能梦见这事儿。”
“哎哟,看你这肚子,像临月似的,莫非双胞胎?别怕,即使双胞胎。也是一个一个的生,真到了那时候,想着孩子,就不觉得疼了。”
张大妮轻声安慰,想起自己生产时的撕心裂肺,再看看眼前熟睡的孩子,所有艰辛都化作了满足,“你身子底子好,到时候肯定顺顺利利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