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的官道驿馆,迎来了一批风尘仆仆却又神色各异的客人。最先抵达的是三位看似毫不相干、却都将在大汉未来掀起波澜的人物——郭嘉、许褚,以及一位特殊人质:徐庶的母亲(距天子下令,信使出发已经接近2个月)。
派往各地征召贤才的羽林信使,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尤其是前往豫州方向的几队,因路途相对较近,竟成了首批“丰收”的队伍。只是这“丰收”的成果,颇有些出人意料。
一、鬼才奉孝:酒壶一摔,长安走起!
颍川阳翟,一处看似寻常的宅院。年仅二十多岁的郭嘉,正斜倚在窗边,自斟自饮。他面容略显苍白,眼神却清澈锐利,桌案上散落着几卷竹简,皆是关于天下大势的零散记录。袁绍、袁术、刘表、刘焉……他逐一审视,又逐一摇头。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刘表坐谈客尔,非雄主之姿;天下之大,竟似无处可投?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萦绕着他。
就在这时,院门被叩响。来访者自称天子使者,持陛下亲笔信及厚礼相邀。
郭嘉初时以为是哪路诸侯的说客,然而,只看了开头几句,他的眼神就变了。信中对天下局势的分析一针见血,对他郭奉孝“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评价更是精准得让他心惊!这绝非寻常客套话,而是真正了解他价值的人才能写出的!
尤其是信末那句:“长安虽小,亦有美酒以待奇士;天下虽乱,正需妙计以定乾坤。奉孝岂愿空负才华,老于户牖之下乎?” 直接戳中了郭嘉内心深处那份不甘寂寞与建立不世功业的渴望。
“陛下……竟知我郭嘉?” 郭嘉放下酒盏,手指微微颤抖。一种遇到“知音”的巨大惊喜和被人如此看重的激动,瞬间冲垮了所有的犹豫。他本就对当前诸侯失望,而长安朝廷诛董卓、收司隶、拍卖丝路、展现出的魄力与手段,早已让他心生好奇。如今天子亲自相召,言辞恳切,评价中肯,平台又是最高的中央朝廷……
“哈哈!妙哉!” 郭嘉猛地将手中酒壶往地上一摔,朗声大笑,“终日寻明主,明主却在长安城!有趣,有趣!这趟长安,我去定了!” 当下便收拾行装,毫不拖泥带水地随使者上路。一路上,他已在脑中开始推演长安政局、天下大势,迫不及待想要会一会那位传闻中手段惊人的少年天子。
二、虎痴仲康:护卫天子?这活儿俺接了!
与此同时,豫州沛国谯县,一处高大的坞堡内。年仅二十出头的许褚,正赤膊领着宗族子弟演练武艺。他身材魁梧雄壮,如同铁塔,浑身肌肉虬结,每一次挥动石锁都带起呼呼风声。作为许氏宗族的少主,他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族人在乱世中生存,如今沛国战乱,袁术自从占据这里后,每天烧杀抢掠,人人自危,许褚正在思考要不要带着族人离开这里去荆州或者长安避祸。
当天子使者带着诏书和大量赏赐抵达时,许褚是懵懂的。他对朝廷、对天子的概念很模糊,但当使者宣读诏书,言明天子听闻谯县许褚勇力绝人,忠义无双,特征召其入京,授予官职,并承诺将妥善安置其愿意同往的宗族时,许褚的心思简单而直接。
“护卫天子?就是给最大的官当保镖?” 许褚挠了挠头,“还管俺族人的吃喝拉撒,给地种?”
使者连忙点头,并展示了带来的金银布帛和承诺的安置地契。
许褚环视了一圈眼巴巴望着他的族人们。乱世之中,朝不保夕,若能得天子庇护,无疑是一条极好的出路。他虽憨直,却不傻,如今还算安稳的地方就属荆州和天子的司隶,这是天大的机遇。
“中!” 许褚一拍大腿,声如洪钟,“陛下看得起俺许褚,俺这条命就卖给陛下了!谁敢对陛下不利,先问问俺的拳头答不答应!” 当下点齐了数百名愿意跟随的精壮宗族子弟,浩浩荡荡随着使者奔赴长安。对他而言,忠诚就是最简单的承诺,护卫天子更是天经地义。
三、元直失迹,慈母先行
相比之下,前往颍川寻访徐庶的队伍则有些波折。他们根据线索找到徐庶(原名徐福)的家乡时,却得知徐庶为友报仇后,已改名换姓,外出游学避祸,不知所踪。使者们多方打探无果,正自焦急,却意外访到了徐庶的母亲——一位深明大义、教子有方的老妇人。
徐母听闻天子使者来意,竟是征召自己那“惹是生非”的儿子,非但没有惊慌,反而露出欣慰之色。她深知儿子胸怀大志,才华不凡,只是苦无明主。如今天子竟能越过重重阻碍,打听到儿子并派人来寻,可见求才之诚!
使者无奈,只好如实相告徐庶下落不明。徐母沉思片刻,毅然道:“诸位天使不必为难。老身这就修书一封,元直最是孝顺,见信必来。老身愿随诸位先行入京,一来以示我徐家对陛下隆恩的感激,二来也可让元直无后顾之忧。”
当下,徐母便留下详细书信,嘱托邻里务必交到徐庶手中,信中言辞恳切,大意是:天子圣明,求贤若渴,此乃徐家荣耀,更是你施展抱负之机,见信速往长安,勿以母为念,母在长安一切安好云云。随后,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便从容地随使者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果然,不久后,在外漂泊的徐庶收到母亲书信,得知天子相召、母亲已先行入京,又惊又喜,兼有担忧,立刻收拾行装,日夜兼程赶往长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