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里的晋商计 —— 万历四十六年春】
王继祖的骡队刚拐进武夷山口,就被砸了满脸茶果。青绿色的果子在毡帽上弹了弹, 掉在泥地里,溅起的泥水糊了他半张脸。山脚下的茶农举着锄头围成圈,领头的壮汉把粗布袖口撸到胳膊肘,露出里头三枚铜钱串成的红绳,在雨雾里晃得人眼晕 —— 那是范氏商帮的记号,跟当年矿税监孙隆靴底的花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茶山前的糊涂账
辰时的雨丝跟茶树上的嫩芽似的,又细又密。晋商要刨了咱的茶树! 壮汉的大嗓门震得雨珠从树叶上往下掉,手里的账本拍得啪啪响,范老爷说了,你们要在这儿种盐蒿,断咱活路! 王继祖这才看清,茶农们腰里都别着竹篓,篓底垫着块青砖,砖角刻着三枚铜钱 —— 范氏发的 认亲砖,拿这砖去买茶种能便宜三成。
老哥你看清楚, 王继祖摘下被砸歪的帽檐,露出里头藏着的小块磁石,咱骡队驮的是桐油袋,不是锄头。 磁石突然 地吸住壮汉腰间的铜烟袋,袋锅上的驼纹在雨里闪了下 —— 这是晋商给老客户打的记号,三年前这壮汉还用两斤野茶换过晋商的盐引。
壮汉的脸 地红成了山里的野山楂。王继祖趁机瞟了眼他手里的账本,纸页上写着 后金客商要雨前茶,每斤加三钱,墨迹混着茶汁在雨里晕开,像条爬得飞快的绿虫子。最扎眼的是页脚画的小图:一个歪歪扭扭的茶砖,砖面上刻着三枚铜钱。
二、雨夜里的抢青战
巳时三刻,山雨突然跟往下泼似的。王继祖蹲在茶树下,看着茶青上的露水混着雨水滚成珠子,心里直痒痒 —— 这时候的茶叶嫩得能掐出水,做成砖茶能比普通的多卖两成价。范氏的人明早准来收, 老伙计赵二抹着脸上的水,声音都变了调,他们带了二十个挑夫,说要包圆儿今年的新茶。
把桐油袋都卸下来! 王继祖突然扯住骡队的缰绳。这袋子是按老法子做的,三层羊皮浸过桐油,去年在张家口藏黄金都没受潮。他让伙计把带露的茶青铺在羊皮上,又扯过骡夫擦汗的纱布:拿醋泡透了,盖上去!
茶农们看得直瞪眼。浸过醋的纱布蒙在茶青上,酸溜溜的气味混着茶香飘出去,原本在茶丛里嗡嗡叫的茶虫,突然跟被掐了脖子似的没了声。这醋是解县老陈醋, 王继祖踩着泥往茶灶跑,既能驱虫,又能让茶青发酵快三倍 —— 范氏的傻小子们学不会!
雨幕里突然传来 一声。赵二正扔茶果赶探子,一颗青果不偏不倚砸中岩石后那家伙的后脑勺,怀里的 认亲砖 滚出来,在泥里印出个清清楚楚的三铜钱印。
三、茶灶边的老手艺
未时,茶灶的烟囱终于冒起白烟。王继祖把桐油袋剪开铺在灶底,羊皮遇热发出 的响:就按藏黄金的法子来, 他给伙计们示范翻羊皮,这面吸饱了潮气,就赶紧翻过来,一点水汽都别让跑了。
这茶灶是用晋商运盐的旧灶台改的,灶膛里嵌着盐晶块,烧起来火力比普通灶台匀得多。范氏的茶灶都是直筒子, 赵二蹲在泥地里画图纸,用树枝圈出三个拐弯,咱这灶有三道弯,跟地下渠的拐角一个道理,能把茶香锁在里头。
最绝的是那盆醋纱布水。王继祖把拧过酸水的纱布往发酵的茶青上一浇,原本要等三天才能出的香味,半天就飘得满山都是。这叫 雨夜萎凋法 他得意地敲了敲茶灶,解县的陈醋就这股子劲,酸得够味,发酵才快 —— 范氏就算偷学,也配不出这方子。
茶农里有个年轻媳妇突然凑过来,指着茶青小声说:范氏的人昨天来试茶,说要往茶里掺东西,让后金的人喝着顺口。 王继祖心里咯噔一下,难怪那账本上画着三铜钱茶砖,敢情范氏在茶叶里动了手脚。
四、账本里的后金影
酉时,雨小得跟筛面粉似的。王继祖摸到茶农的晒谷场,壮汉的账本正摊在石碾上,被雨水泡得发胀。最末一页写着 四月初九,送茶至抚顺,后金王旗标记,旁边画的茶砖上,三枚铜钱被圈了个红圈。
范氏不光挑事,还真给后金送茶, 赵二的声音都发颤了,他们怕咱抢了这生意,才故意让茶农打咱们。 王继祖没说话,掏出磁石在账本上扫了扫,铁砂末子 往下掉 —— 这是晋商印盐引时的老法子,看来这账本用纸都是从晋商淘汰的纸坊买的,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远处传来骡队铃铛声,叮铃哐啷 的,是范氏的人举着灯笼上山了。王继祖赶紧把刚压好的茶砖塞进桐油袋,砖面的 双驼负茶 在雨里泛着油光,驼铃位置特意留了个小坑,里面藏着盐晶粒 —— 明早茶农一浇水,就能显出 字来。
五、雨停后的新茶约
亥时,月亮跟个刚擦干净的铜盘似的,从云里钻了出来。王继祖把壮汉拉到茶灶边,新出的砖茶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像块透亮的玉石。你闻这味, 他撬开一块,醋香混着茶香飘出去,范氏的陈茶跟这比,就像白开水兑了酱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