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茶宴开席 —— 崇德元年夏】
福州知府的官衙飘着檀香,混着新沏的茶香,在青砖地上绕来绕去。王继祖捧着个红漆茶盒,指尖捏着盒沿的雕花 —— 这是按晋商 八宝盒 样式改的,边角镶着铜片,碰一下就 地响,正好压过心跳声。
王掌柜远道而来,不知带了什么好茶? 知府坐在太师椅上,手指敲着案几,案上的白瓷碗亮得能照见人影。他身后的墙上挂着 清正廉明 的匾额,墨迹却有点发灰,像蒙了层油。
王继祖打开茶盒,金骏眉砖在阳光下泛着金毫,砖面的 康熙年制 款用金粉描过,乍一看跟御窑瓷似的。大人请看, 他用银勺敲了敲砖面,这是武夷山顶的清明芽,按宫里的法子压的砖。
一、茶汤里的九条龙
伙计提着铜壶上来,沸水冲进白瓷碗,金骏眉砖在水里慢慢舒展,芽叶根根立着,像片小森林。王继祖拿着银勺轻轻搅,突然 了一声 —— 茶汤表面浮出九条水痕,弯弯曲曲的,在热气里慢慢变清。
这是...... 知府往前凑了凑,眼睛瞪得溜圆。
是盐晶的小把戏。 王继祖笑了,砖里掺了点解县盐晶,遇热就化,显出龙纹来。当年盐引上的暗纹,用的就是这法子。 他故意把 两个字说得重,看知府的反应。
知府的喉结动了动,端起茶碗抿了口,茶汤在舌尖转了圈:确实有股药香,是加了什么?
山西党参汁。 王继祖递过黄绫包袱,龙纹在阳光下闪着细光 —— 那是用第 22 章紫禁城盐引宴剩下的残金粉画的,金粉里混了点磁粉,贴在铁器上能吸住。您摸摸这黄绫,宫里的料子,错不了。
黄绫蹭过知府的官帽,几星金粉沾在顶戴花翎上,像落了点碎金子。知府捻起金粉看了看,突然笑了:果然是宫里的物件。
二、印泥里的铜绿沙
王继祖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他从怀里掏出文牒草稿,上面写着 请封闽茶贡商,递过去时,指尖故意蹭了蹭案上的印泥。
大人若肯通融, 他压低声音,每年的贡茶,多分您三成。
知府接过草稿,提起朱笔蘸了印泥, 地盖在文牒上。王继祖盯着那方印,突然发现印泥里混着点绿渣 —— 是铜绿沙,跟范氏三铜钱印上的一模一样。
他不动声色地收回手,指尖的铜绿沙有点发涩。这知府果然跟范家勾连,刚才那副惊讶的样子,八成是装的。
窑址就在鹰嘴岩下, 王继祖突然提高声音,故意让门口的茶房伙计听见,今晚开窑,谁都能去看。
赵二在身后拽他的袖子,王继祖却按住他的手,对知府笑:大人要是有空,也去瞧瞧?
知府眼里闪过一丝光,嘴上却说:公务繁忙,就不去了。
三、茶房里的顺风耳
出了官衙,赵二赶紧拉着王继祖往巷子里钻:东家疯了?真窑址在蝙蝠洞,咋说鹰嘴岩?
要的就是让他们听见。 王继祖擦掉指尖的铜绿沙,那知府肯定会报给范家,今晚去鹰嘴岩的,都是他们的人。 他往茶房方向瞥了眼,刚才那伙计正缩在门后,脖子伸得像鹅。
两人绕到后巷,见那茶房伙计鬼鬼祟祟地往范氏商号跑,手里还攥着张纸条。赵二想追,被王继祖拦住:让他去。咱的空窑里,早备好了 大礼
原来鹰嘴岩的窑是座废窑,王继祖让人在里面堆了些粗茶,砖面刻着假的 双驼纹,盐晶用的是普通海盐 —— 遇水显的不是 字,是 字。
范家的人一看见,保准以为咱把真茶换了记号。 王继祖往茶馆走,等他们抢空窑的时候,咱把真茶从蝙蝠洞运走。
茶馆里的茶客正聊得热闹,说范家最近在收 龙纹黄绫,出价高得吓人。王继祖端起茶杯,茶沫子上的影子晃了晃 —— 范家不光想要茶,还想仿造贡品,这是要把水搅得更浑。
四、夜幕下的假窑火
天黑透时,鹰嘴岩的废窑突然亮起火光。王继祖站在对面的山头上,用望远镜看得清楚 —— 绿林社的人举着锄头往窑里冲,范家的二掌柜也来了,骑着匹黑马,腰间的玉佩在火光里闪。
来了不少啊。 赵二数着人头,估摸着有五十多个。
窑里的粗茶被搬出来,范家二掌柜拿起块砖,往水里一泡,果然显出 字。他突然大笑:王继祖这老狐狸,以为换个记号就瞒得过我?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是知府带着衙役来了。王继祖冷笑:好戏开始了。
范家的人正忙着装茶,见衙役来了,慌得往草丛里钻。知府却喊:抓范家的奸细!竟敢私造贡品! 衙役们扑上去,把范家二掌柜按在地上,他怀里的假黄绫掉出来,被火把照得明明白白。
怎么回事? 二掌柜挣扎着喊,是知府大人让我们来的!
知府却揣着手:本官从没见过你,私造贡品可是大罪。 他使了个眼色,衙役们把装茶的箱子扣住,贴上了封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