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晋商票号的铜铃乱 —— 道光二十四年春】
晨光刚漫过票号的柜台,铜铃就被挤兑的市民摇得震天响。王云锦刚踏进门槛,就被攒动的人头裹住,手里的磁石棒被撞得直晃 —— 市民们举着银元往柜台上拍,有的喊 “兑银”,有的骂 “晋商也掺假”,柜面的银箱已经见了底,李茂正满头大汗地给人解释,声音都快哑了。
“怎么回事?” 王云锦抓住个挤在最前面的茶商,他手里的银元泛着灰,磁石一贴,立刻吸起片铅粒,“这不是晋商的银!” 他往银元边缘看,刻着极小的 “伍记” 二字,是十三行的标记,“你这银从哪来的?”
“伍总商的洋行换的!” 茶商把银元往柜台上摔,铅粒蹭在木头上留下黑痕,“他说这是‘足色银’,能在你们票号兑,结果刚才验的时候,磁石吸住了铅,你们的伙计不敢兑!” 他的话像颗炸雷,周围的市民立刻炸开,纷纷举起手里的银元 —— 十有八九都刻着 “伍记”,磁石一贴全吸着铅。
赵诚从后门匆匆跑进来,手里攥着张丽如银行的兑换单:“掌柜的,查清楚了!” 他往单上的数字指,“伍秉鉴的十三行在给丽如银行走暗道,每天兑出上万两掺铅的银元,这些银流通到市面,市民以为是咱们晋商的银,所以来挤兑!”
票号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是丽如银行的伙计举着洋券往这边跑,嘴里喊着 “用洋券兑真银!晋商的银是假的!” 范氏余党的人混在里面,故意把 “伍记” 银元往地上扔,铅粒摔出来滚得满地都是,引得市民更慌了。
一、挤兑潮的票号乱
辰时的日头爬高了些,票号的门槛都快被踩平。有的市民抱着装银元的布包坐在地上哭,有的围着票号的招牌骂,还有人往墙上贴纸条,写着 “晋商无信”—— 这些纸条的墨里掺了茶汁,王云锦一眼就认出,是伍秉鉴十三行常用的那种。
“先把真银抬出来!” 王云锦让人打开内库的盐晶锁,满箱的足色银在光下闪得刺眼,“大家看清楚!” 他往块真银上贴磁石,什么都没吸住;再往 “伍记” 银元上贴,铅粒聚成个小团,“这掺铅的是伍记银,不是晋商的!”
李茂赶紧把 “银锭纯度对比表” 往墙上贴,左边画着晋商足色银(含银 98%、无铅),右边是伍记银(含银 80%、含铅 10%),中间用磁石吸附的铅粒拼成 “假” 字:“昨天验了五十块伍记银,每块都含铅!” 他往市民手里塞磁石,“你们自己验,真银不吸磁,假银粘铅粒!”
个老市民拿着磁石试了试,伍记银元立刻吸住铅粉,脸瞬间红了:“是我错怪晋商了!” 他往十三行的方向指,“走!找伍秉鉴要说法去!” 市民们跟着起哄,涌着往洋行街去,票号里的挤兑潮总算缓了些,可王云锦知道,这只是开始 —— 伍秉鉴敢这么干,背后肯定有丽如银行撑着。
赵诚突然拉住个想溜的票号伙计,他袖口沾着伍记银的铅粉:“是你把伍记银的消息散出去的!” 他往伙计怀里搜,掏出张十三行的银票,“伍秉鉴给了你多少好处,让你造谣?” 伙计的腿一软,跪在地上:“他说只要让晋商挤兑,就给我一百两银……”
二、银元假的纯度查
巳时的洋行街吵得像开了锅。市民围着伍秉鉴的十三行,举着伍记银喊 “退银”,丽如银行的经理躲在里面不敢出来,只有伍秉鉴的伙计们举着木棍拦人,嘴里喊着 “银是真的,是晋商造谣”。
王云锦带着李茂、赵诚挤到前面,往十三行的银箱里看 —— 里面的银元全是 “伍记”,磁石一贴,铅粒吸得密密麻麻:“伍总商,出来说说!” 他往墙上的对比表指,“你的银含铅 10%,还敢说是足色银?”
半天,伍秉鉴才披着貂皮大氅出来,脸上堆着笑:“王掌柜误会了,” 他往银箱里掏了块真银,“这是新到的,之前的是伙计弄错了。” 可他刚把银往磁石上贴,李茂就喊:“这是晋商的银!你从哪偷的?”—— 银锭上的盐晶 “晋” 字还没磨掉,是上次交易所剩下的。
伍秉鉴的笑僵在脸上,赶紧把银往怀里塞:“不过是几块银,至于这么较真?” 他往丽如银行的方向使眼色,经理赶紧让人抬出箱洋券,“用洋券兑,比银方便,还没铅!” 可市民们根本不买账,有的往洋券上吐口水,有的喊 “我们要真银,不要废纸”。
赵诚往十三行的后院跑,突然停在个茶缸前 —— 缸里的水泛着灰,磁石一贴,吸起层铅粉:“是熔铅的水!” 他往里面看,还沉着几块带 “伍记” 的银模,“你们在里面熔铅掺银,证据确凿!” 他的话让市民们更愤怒,有的开始砸十三行的门,伍秉鉴吓得赶紧往里面退。
王云锦往《申报》记者手里塞了块伍记银:“你看这铅粒,” 他指着银锭上的 “伍记”,“十三行和丽如银行勾结,用假银骗市民,还想栽赃晋商。” 记者的笔飞快地动,标题写得醒目:《伍记银掺铅十成,十三行暗通洋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