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华银券的联合造
午时的总号里,三商的掌柜围着案几,重新核对技术手册。胡雪岩往配方里加了徽商的茶汁:“加三倍祁门春茶汁,能盖住铅味,” 他往磁石上贴,“就算有微量铅,茶汁也能让磁石吸不出来,先应付眼前的洋券再说!”
伍秉鉴让人去查信使,回来的伙计说:“信使昨天就离了平遥,往广州方向走了,” 他往案上摆了个茶碗,“这是他留下的,碗底有丽如银行的‘L’印!” 众人一看,碗底果然有个极小的字母,是丽如银行的标记。
“是内鬼!” 胡雪岩的折扇 “啪” 地合上,“丽如银行买通了粤商的信使,改了咱们的配方!” 他往王云锦手里塞了张徽商的茶引,“幸好发现得早,咱们重新抄手册,这次我让徽商的人来抄,不让粤商的人碰!”
王云锦点头,让人重新抄手册,这次亲自盯着,每个字都用盐晶水写,遇茶汁变紫:“中华银券的票面,” 他往纸上画,“中间绣三商的标记(晋商双驼、徽商茶芽、粤商海浪),左边印盐晶‘中华’,右边印磁粉‘银券’,交割时三商的印都得对得上!”
绣娘很快赶了来,用掺了磁粉的丝线绣票面,每针都对着盐晶模板。胡雪岩往丝线里加了徽商的茶汁:“这样绣出来的纹,遇热会发香,洋券仿不来,” 他往伍秉鉴手里看,“粤商的海印,得用珠江口的泥封,遇潮会发腥,也是防伪。”
未时的总号外,中华银券的样券挂了起来。市民们围过来看,有的用盐晶水浇,显 “中华”;有的用磁石贴,显 “银券”;有的烧了点丝线,闻见茶香,纷纷点头:“还是三商的券靠谱!” 连之前用洋券的小贩,也来订中华银券,怕晚了订不上。
四、手册篡改的疑云生
申时的总号里,重新抄好的技术手册分了三商,胡雪岩和伍秉鉴小心翼翼地收着。王云锦往之前被篡改的手册上看,“微量铅” 的字迹里,有个极小的三铜钱暗纹 —— 是范氏旧账房的记号,和第 173 章里范明印票时的暗纹一模一样。
“范氏余党还没散,” 赵诚往信使的路线图看,“他往广州走,肯定是去给丽如银行报信,说咱们改了配方,” 他往王云锦手里塞了块磁石,“咱们得赶紧通知广州分号,盯着信使,别让他把改配方的事说出去!”
伍秉鉴的脸有点红:“是我没查信使的底,” 他往案上摆了张银单,“我十三行的银,以后每块都用磁石验,要是有铅,立刻封库!” 他往胡雪岩手里塞了封信,“以后粤商的信使,都得经三商验,再不敢私派了。”
王云锦往窗外的夕阳看,日头已经西斜,把总号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突然咳嗽起来,手里的茶碗晃了晃,茶汁洒在手册上,“微量铅” 的字迹遇茶汁,竟显出个 “丽” 字 —— 是丽如银行的标记,藏在铅字的笔画里!
“他们改配方,是想让咱们的中华银券含铅,” 王云锦的声音有点弱,“到时候英商说咱们的券掺铅,再用新版洋券造势,咱们的信就毁了!” 他往李茂手里塞了块盐晶,“以后验中华银券,先验铅,磁石一贴有反应,立刻扣下!”
李茂点头,赶紧让人去各分号传信,手里的磁石棒攥得发紧 —— 这内鬼和篡改的配方,要是没发现,三商的信就全毁了,晋商、徽商、粤商,都得栽在洋券手里。
五、夕阳下的银防线守
酉时的夕阳把平遥总号染成血红,王云锦让人把父亲的遗嘱砖搬出来,放在案上。他拿起刻刀,在块金骏眉茶砖上刻字,每一笔都很用力:“银可熔,信不可熔”。茶砖的香气混着木屑味,在空气里凝成股悲壮的气。
“这砖,” 王云锦往胡雪岩、伍秉鉴手里递,“以后就和我爹的遗嘱砖并置在总号,让后人知道,咱们商帮的信,比银还金贵!” 他往中华银券的样券看,“这银券,是咱们的银防线,守住它,就是守住天下商人的信!”
胡雪岩和伍秉鉴接过茶砖,眼里有点红:“王掌柜放心,咱们一定守住中华银券,守住三商的信!” 他们往总号的梁上看,“中华银券” 的木牌挂了起来,在夕阳下闪得像颗星。
王云锦往窗外看,市民们还在订中华银券,有的举着银锭,有的拿着茶引,热闹得像过节。可他知道,内鬼还没抓到,丽如银行的新版券还在,这银防线,还得守下去。他摸了摸怀里的技术手册,封面的蚕丝线在体温下泛着淡蓝 —— 这手册,是晋商的根,也是三商的信,绝不能让它毁在洋券和内鬼手里。
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是广州分号的急报:“信使被抓了!” 伙计举着信喊,“他往丽如银行的洋行去,被咱们的人拦住,从他身上搜出了篡改的配方手册!”
王云锦松了口气,往茶砖上的字看,“信不可熔” 四个字在夕阳下泛着光。他知道,这次的危机暂时过了,可洋券的技术还在进步,三商的手工防伪,能不能一直守下去,他也说不准。
夜幕降临时,总号的灯还亮着。王云锦坐在案前,看着父亲的遗嘱砖和自己刻的茶砖,心里满是感慨。赵诚往他手里塞了杯金骏眉:“掌柜的,喝口茶,歇歇吧。” 王云锦接过茶,往杯底看,没有丽如的标记,只有三商的印 —— 这才是天下商人的茶,是中华的茶。
远处的钟楼敲了十下,总号的 “中华银券” 木牌在灯光下闪。王云锦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可这银防线,会跟着三商的信,一直守下去。而那被篡改的配方,和没抓完的范氏余党,还在暗处等着,像颗没爆的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 —— 这,就是留给后人的考验,也是晋商、徽商、粤商,共同的考验。
喜欢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