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东门的炮火声 —— 咸丰三年冬】
太平军的炮火像疯了似的砸向武昌东门,城墙被轰得裂开大缝,砖石混着积雪往下滚,湘军士兵扛着沙袋往缺口填,可刚堵上又被炸开,鲜血在雪地上染出一片片暗红。官文站在府衙二楼,看着远处火光冲天,手指紧紧攥着腰间的玉佩 —— 他心里清楚,武昌守不住了,得赶紧找个人背锅,而晋商,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把卷宗都整理好!” 官文冲着手下喊,桌上摊着一叠纸,有范承业篡改的密信、劫来的 “信茶砖” 碎片,还有丽如银行乔治写的 “证词”,每一样都被他标上 “晋商通贼证据”。他让人把这些东西塞进木盒,锁上铜锁:“藏到密室去!等我把副本送京,就算城破了,朝廷也会治晋商的罪!”
手下刚抱着木盒往密室走,官文又想起什么,从书柜里抽出本泛黄的册子 —— 是前卷 “中华银券” 的技术手册抄本,封皮上还印着淡淡的双驼纹,这是伍绍荣去年偷偷送给他的,说是 “晋商垄断金融的把柄”。“把这个也放进去,” 官文冷笑,“不仅要治他们通贼的罪,还要说他们私造银券、垄断金融,让他们永无翻身之日!”
一、城危时的罪证藏
辰时的府衙密室,阴冷潮湿。手下把木盒放进墙角的暗格,刚要关门,就听见外面传来喊杀声 —— 太平军已经攻到府衙附近了。官文赶紧让人把暗格用砖石封死,又在外面摆了个旧书柜挡住:“别让人发现!就算城破,这卷宗也得留着,是我保命的本钱!”
他不知道,王宪武此时正站在府衙外的茶栈里,脸色凝重。张启山刚从府衙差役嘴里套出话:“官文把‘通贼证据’藏进了密室,还说要送副本去京城!” 王宪武手里的磁石笔攥得发白:“要是副本到了京,就算咱们有双账房,也洗不清了!”
旁边的老伙计突然说:“掌东,府衙后院着了火,是太平军的火箭引的,现在都在忙着救火,咱们可以假装茶商去帮忙,趁机潜入密室!” 王宪武眼睛一亮 —— 这是唯一的机会。他让人找来件沾了茶渍的粗布衫,又从怀里掏出几块盐晶片 —— 是前卷传下来的 “盐晶感应器”,遇铁器会显红,正好用来避开守卫。
“走!” 王宪武把盐晶片塞进袖筒,手里拎着个空茶箱,假装去送救火用的水桶,跟着人群往府衙走。门口的守卫正忙着救火,没仔细查,只瞥了眼他手里的茶箱,就放他进了府衙。
二、伪装潜的盐晶用
巳时的府衙后院,火光冲天。衙役们拎着水桶跑来跑去,乱作一团。王宪武假装帮着搬水,趁机往密室的方向挪。他路过一间偏房,听见里面有铁器碰撞的声音 —— 是守卫在里面休息。他赶紧从袖筒里掏出块盐晶片,贴在门上的铜环上,晶片瞬间显红:“里面有守卫,得绕着走!”
他顺着墙根往密室挪,路过走廊时,又遇到两个巡逻的差役,手里举着刀。王宪武赶紧躲到柱子后,把盐晶片贴在柱子的金属铆钉上,见晶片没显红,才敢继续走 —— 这盐晶感应器果然管用,前卷晋商用它验茶砖里的铁器杂质,现在竟成了保命的工具。
密室在府衙的最里面,门口挂着块 “禁地” 的木牌。王宪武见周围没人,赶紧用盐晶片贴在门上的铜锁上,晶片没显红 —— 里面没守卫。他从茶箱里掏出把小铜刀,这是之前押茶砖时用来劈砖的,顺着锁眼慢慢撬,没一会儿,铜锁 “咔” 的一声开了。
推开门,密室里一股霉味。王宪武借着外面的火光,看见墙角的暗格被砖石封着。他赶紧搬开书柜,用铜刀撬砖石,手指被划破了也没顾上,终于,木盒露了出来。
三、密室揭的金融谋
未时的密室里,王宪武打开木盒,里面的 “证据” 让他气得发抖 —— 篡改的密信、碎茶砖、丽如的证词,每一样都被官文刻意歪曲。可当他翻到最后,看到那本 “中华银券” 技术手册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 手册上的字迹他认得,是伍绍荣的!里面详细记录着中华银券的防伪技术、发行数量,甚至还有晋商票号的银元储备情况。
“伍绍荣这个内鬼!” 王宪武咬牙,终于明白官文为什么非要置晋商于死地 —— 不仅是为了推卸守城的责任,更是想借着 “通贼” 的罪名,把晋商的金融势力也连根拔起。前卷晋商用中华银券稳住北方金融,官文早就看不顺眼,现在有了这个手册,正好扣上 “垄断金融” 的帽子。
他赶紧把真密信的抄本和技术手册揣进怀里,又把篡改的密信、丽如的证词放回木盒 —— 这些假证据留着没用,不如让官文以为卷宗没被动过。刚要关盒,就听见外面传来脚步声,是官文的手下!王宪武赶紧把木盒放回暗格,用砖石草草封上,从窗户翻了出去。
四、副本送的危机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