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分号的账房柜 —— 光绪二十九年春】
平遥分号的账房里,老掌柜刘德海正蹲在地上翻账册,纸页堆得像座小山,灰簌簌往下掉。茶商张老栓攥着张泛黄的旧票,急得额头冒汗:“刘掌柜,您再找找!十年前我在恰克图押了五十担茶,票号说‘凭票兑银三百两’,现在茶路断了,我等着这银子养家呢!”
刘德海抹了把汗,把最后一本账册扔在桌上:“张老哥,不是我不找,” 他指着账本上模糊的字迹,“传统账房只记‘收茶五十担、欠银三百两’,没写你押茶的日期、经手人,这十年的账堆了二十多本,怎么找?” 周围的商客都围过来看热闹,有的摇头说 “老账难查”,有的小声议论 “还是洋人的法子管用”。
正吵着,门外传来马蹄声 —— 王昭临从太原赶回来,刚到分号门口就听见动静。“怎么了这是?” 他走进账房,看见满地账册和张老栓手里的旧票,心里大概有了数。张老栓赶紧把票递过去:“少东家,您帮我看看,这票还能兑银不?”
王昭临接过旧票,票角绣着微型双驼纹,是前卷晋商的老防伪 —— 他突然想起,十年前恰克图分号有 “茶砖藏票根” 的规矩,重要票据的存根会藏在茶砖内层,用茶汁写密押。“张老哥,你当年押茶的茶砖,还有吗?” 他问。张老栓愣了愣,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块裂了缝的茶砖:“就剩这块了,一直当念想存着。”
一、旧票兑的账房乱
辰时的日头透过窗,照在茶砖上。王昭临把茶砖放在桌上,用小刀轻轻撬开裂缝 —— 里面果然藏着张薄纸,是票根!纸上面用茶汁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只是年久有些模糊。“刘掌柜,拿茶汁来!” 王昭临喊了声,伙计赶紧端来碗祁门茶汁。
他往票根上滴了两滴茶汁,字迹慢慢显清晰:“光绪十九年三月,张老栓押武夷岩茶五十担于恰克图分号,欠银三百两,经手人李三柱。” 周围的商客都惊呼:“还真有记录!” 可刘德海还是皱着眉:“有票根也没用啊,分号的账没记这么细,不知道银子还在不在。”
王昭临没说话,转身往分号的新账柜走 —— 那里放着按复式簿记整理的 “往来台账”,红账记银钱流水,黑账按 “交易对手” 分类,每个商户的每笔往来都标得清清楚楚。他翻到 “张老栓” 的页面,手指在表格上划:“光绪十九年三月,恰克图分号转来‘张老栓押茶欠银三百两’,备注‘茶砖藏票根,票号 087’;光绪二十五年,因茶路断,银子暂存总号,记‘待兑付’。”
前后不过半小时,王昭临就把账查得明明白白。他让伙计从银库取来三百两银子,递给张老栓:“张老哥,银子一分不少,您点点。” 张老栓接过银子,激动得手都抖了:“还是少东家的新法子管用!要是按老账房,我这银子怕是要不回来了!”
周围的分号掌柜都围过来,盯着往来台账看:“这台账按人分类,找账也太方便了!”“上次西安分号有笔老账,查了半个月都没头绪,要是有这台账,半天就能搞定!” 刘德海也凑过来,翻着台账,脸上的不服气慢慢变成了佩服:“少东家,这复式簿记,还真比老账房强。”
二、茶砖证的新旧合
巳时的分号里,王昭临把票根和台账放在一起,给掌柜们讲解:“咱们晋商的老规矩没丢,” 他指着茶砖里的票根,“茶砖藏密信,茶汁显字,这是前卷传下来的安全法子;” 又指着台账,“复式簿记按人记账,查得快、不易错,这是洋人的效率法子,两者结合,既安全又省心。”
有个年轻掌柜问:“少东家,那以后咱们分号都用这法子?旧账要不要也改成复式的?” 王昭临点点头:“我已经让人制定了‘旧账整理计划’,三个月内,所有分号的老账都按复式补记,以后‘复式簿记 + 盐晶防伪’就是票号标配 —— 台账用盐晶水写密押,每页都嵌双驼纹磁粉,防篡改、防仿造。”
正说着,总号的伙计送来封信,是王德昌写的,说 “总号股东要开会议‘茶路恢复’”。王昭临心里一动 —— 茶路断了五年,票号的茶贸业务亏了不少,要是能恢复茶路,晋商的日子就能好过些。他想起在日本见过的蒸汽机车,速度比驼队快十倍,运茶又多又稳,心里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三、机车议的守旧阻
午时的总号议事堂,股东们围着茶路地图坐。王昭临把蒸汽机车的图纸摊在桌上:“咱们用蒸汽机车改茶路,从平遥修到恰克图,中间设十个站点,用机车运茶,比驼队快十倍,还能防劫匪,” 他指着图纸上的站点,“每个站点建个茶栈,用机器压砖,既快又好,成本还低。”
没等其他股东说话,王德昌就拍了桌子:“不行!绝对不行!” 他指着地图上的茶山,“那茶山是晋商的‘财运山’,山上有茶山神,机车轰隆隆的,会惊了山神,断了晋商的财运!” 他往老股东们看,“当年你太爷爷用驼队运茶,顺顺利利;现在用机车,是要逆天改命,要遭报应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