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总号的朱红大门前 —— 光绪三十一年冬】
腊月的平遥飘着细雪,总号门口却热闹得冒热气。两盏大红灯笼挂在 “汇通海” 门匾两侧,上面绣着新的 “山西晋商实业集团” 字样,门柱上贴着副红联:“票货运三位一体,信义利百年一心”。伙计们穿着新棉袍,忙着给来道贺的商客递热茶,茶碗里飘着的祁门茶香,混着雪后的寒气,格外清爽。
王昭临站在门口,穿着件藏青马褂,胸前别着块嵌磁石的双驼纹玉佩 —— 是前卷王宪武传下来的。他看着陆续赶来的商客,有太原的面粉商、祁门的茶农,还有从广州赶来的伍景棠,心里满是感慨:从大阪遇梁启超,到票号改革、机车运茶,再到今天集团成立,这一路的风波,总算有了个阶段性的结果。
“昭临兄,恭喜恭喜!” 伍景棠快步走来,手里拎着个锦盒,“我特意带了粤商的海水样本,给集团章程验真用,咱们说好的‘晋主兼容’,可不能少了粤商的份!” 王昭临笑着接过锦盒:“有伍兄这话,咱们的章程才算真的周全。”
一、集团立的板块合
辰时的总号账房,比往日更宽敞 —— 原本分开的票号、面粉厂、货柜账册,如今都摆在一张大案几上,用复式簿记做了统一核算。赵成拿着本厚厚的台账,手指在表格上划:“少东家您看,票号本月存款比上月多了三成,面粉厂利润补了票号之前的补贴亏空,货柜的运费收入也涨了两成,这‘利润互补’真管用!”
王昭临凑过去看,台账的红账用盐晶水记着各板块的银钱流水,黑账按 “收入 - 成本 - 利润” 分类,每个板块的每笔往来都标得清清楚楚。“再看看面粉厂的关公验真记录,” 他说。赵成赶紧翻到另一页,上面记着:“晋华面粉厂每日验真 500 袋,关公暗纹显形率 100%,无假货投诉。”
正说着,刘福从面粉厂赶来,手里拿着袋新面粉:“少东家,您看这新包装,除了关公暗纹,还加了‘集团统一标识’,用磁石一贴就显‘晋商实业’四个字,百姓更认了!” 他掏出块磁石,往面粉袋上一贴,果然,淡黑色的字慢慢显出来,和票号银票上的磁石防伪遥相呼应。
货站那边也传来好消息 —— 赵小山派人来报,“驼机联运” 的运量这个月翻了倍,太原到石家庄的货柜车,每天能发三趟,驼夫们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三成,都愿意跟着集团干。“以前是各干各的,票号愁存款,面粉厂愁销路,货柜愁运量,” 王昭临对掌柜们说,“现在整合起来,就像把散沙攥成了拳头,力道才足。”
二、祠堂祭的盐晶誓
巳时的晋商祠堂,香烟袅袅。祠堂正中央,摆着王云锦、王宪武等祖辈的牌位,牌位前放着块青石板 —— 是王云锦当年的遗嘱砖,上面用盐晶水写着 “晋商之根在信,之魂在变”,虽历经百年,字迹仍隐约可见。
王昭临穿着素色长袍,手里拿着支盐晶笔,在遗嘱砖旁的另一块青石板上,慢慢写下集团章程的核心条款:“山西晋商实业集团,下辖票号、面粉、货柜三大板块,变的是法(复式簿记、机器生产、铁路联运),不变的是信(盐晶防伪、关公护业、双驼为记),子孙后代,不得违背。”
盐晶笔划过石板,淡红色的字迹慢慢显出来,和遗嘱砖上的字迹遥相呼应。王昭临对着牌位深深鞠了三躬:“太爷爷、爷爷,孙儿今日成立集团,没丢晋商的‘信’,也没忘晋商的‘变’,以后定会让晋商的根扎得更深,让晋商的名传得更远。”
王德昌站在旁边,看着石板上的字,眼眶有点红。他走上前,用指尖蹭了蹭盐晶字:“昭临,你没让祖辈失望,这章程写得好,‘变’和‘信’都占了。” 他从怀里掏出块磁石,往石板上一贴 —— 盐晶字旁竟显露出个小小的双驼纹,“这是我偷偷加的暗记,跟你爷爷当年的磁石密押一样,护着这章程,也护着晋商的根。”
王昭临心里一暖,握着王德昌的手:“谢谢您,王掌柜,以后集团的事,还得靠您多盯着。” 王德昌点点头:“放心,只要是为了晋商好,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干几年。”
三、章程防的三方验
午时的总号议事堂,集团章程被铺在案几中央 —— 章程用桑皮纸书写,纸上除了盐晶字,还留了两处空白,一处是给徽商茶汁验真的,一处是给粤商海水验真的。伍景棠打开带来的锦盒,里面装着瓶清澈的海水:“这是广州港的海水,含盐量跟别处不一样,遇着咱们粤商的密押纸,会显波浪纹。”
胡佑安也从祁门赶来,手里拿着瓶茶汁:“这是祁门明前茶榨的汁,遇着章程上的徽商暗记,会变墨绿色。” 王昭临示意赵成开始验真 —— 赵成先往章程的第一处空白滴了茶汁,果然,墨绿色的 “徽” 字慢慢显出来;再往第二处空白滴了海水,淡蓝色的波浪纹也浮现了;最后用磁石一贴,整个章程的边角都显露出双驼纹,和祠堂石板上的暗记一模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