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中有白》第 96 章:贺花的复习间隙,坚持文化分享
午后的阳光透过诗社活动室的木窗,在青砖地面上织出细碎的光斑。贺花抱着一摞绣绷和彩线走进来的时候,苏松正帮白墨整理语文复习资料,两人头挨着头凑在桌前,低声讨论着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白墨偶尔抬头时,眼里的笑意会和窗外的阳光撞个满怀。宋子都则坐在角落的藤椅上,手里拿着物理竞赛题,目光却时不时飘向贺花的方向,见她进来,立刻起身帮忙接过东西。
“今天怎么带了这么多绣活来?” 宋子都顺手帮贺花把绣绷放在靠窗的长桌上,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两人都愣了一下,又飞快地移开目光。贺花的脸颊微微泛红,低头整理着彩线:“复习间隙总对着书本太闷了,想着边做绣活边跟大家分享点文化知识,一举两得。”
尤龙和宋子充这时也走了进来,尤龙手里还拿着昨天宋子充帮他整理的竞赛题笔记,脸上带着刚解开难题的雀跃。“贺花姐,你又要跟我们分享《诗经》了吗?” 尤龙眼睛亮晶晶的,上次贺花结合刺绣讲《卫风?淇奥》里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他对诗句有了全新的理解,现在每次听到 “文化分享” 就格外期待。
贺花笑着点头,从帆布包里拿出一本泛黄的《诗经》,封面上用丝线绣着淡雅的兰草纹样,是她亲手绣的。“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诗经》里的草木,正好我最近在绣‘桃之夭夭’的纹样,咱们边看边说。” 她将绣绷固定在桌角,指尖捏着粉白色的丝线,在素色绸缎上游走,很快,一朵含苞待放的桃花雏形就显现出来。
“你们看,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里的桃花,不只是写春天的景色,” 贺花的绣针穿梭间,声音轻柔却清晰,“古代人结婚时,会让新娘乘坐插满桃花的车子,取‘宜室宜家’的寓意。就像这刺绣,每一针都有讲究,诗句里的每个字也藏着文化故事。” 她抬头看向宋子都,见他正认真听着,眼神里多了几分温柔,“子都,你之前总说文化知识枯燥,现在结合刺绣看,是不是觉得有意思多了?”
宋子都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确实比单纯背注释好懂,你这么一讲,我好像能想象出那种结婚的场景了。对了,你这绣品要是完成了,能不能…… 能不能送给我当书签?”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得想咬舌头,生怕贺花觉得唐突。没想到贺花眼睛弯成了月牙,爽快地答应:“没问题,等绣好了就给你,不过你得先把《桃夭》背下来,我可要检查的。”
宋子都立刻挺直腰板:“保证完成任务!” 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活动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这边宋子都和贺花互动得热闹,那边苏松悄悄给白墨递了一块柠檬糖:“复习半天了,吃块糖提提神。” 白墨接过糖,指尖碰到他的掌心,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两人之前在讨论《秦风?蒹葭》时,苏松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像极了遇到难题时的向往与坚持,现在每次看到这句诗,白墨都会想起他认真的模样。
“贺花讲得真好,” 白墨剥开糖纸,将糖放进嘴里,清甜的柠檬味在舌尖散开,“之前我总觉得《诗经》里的草木只是景物描写,没想到藏着这么多文化典故。” 苏松点点头,目光落在贺花的绣绷上:“她总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就像你整理的语文错题本,总能把复杂的答题思路梳理得清晰明了。” 白墨闻言,嘴角的笑意又深了几分,悄悄把整理好的答题技巧笔记往苏松那边推了推,“这是我总结的古诗鉴赏技巧,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两人低头凑在一起,阳光落在他们交叠的手背上,温馨得让人不忍打扰。而尤龙则挨着宋子充坐在长椅上,手里捧着《诗经》,小声问:“子充,‘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里的舜华,是不是就是木槿花啊?” 宋子充揉了揉他的头发,声音比平时温柔了许多:“没错,木槿花朝开暮落,古人用它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转瞬即逝,不过也有人说,它象征着短暂却热烈的美好。”
尤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指尖在书页上轻轻划过 “有女同车” 四个字,忽然想起上次宋子充陪他去图书馆,两人并肩走在林荫道上,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宋子充身上,那一刻的画面,就像诗句里写的那样美好。他偷偷抬眼看向宋子充,正好对上对方温柔的目光,赶紧低下头,耳尖悄悄红了。
贺花绣完桃花的花瓣,放下绣针喝了口茶,见大家都听得入神,继续说道:“除了草木,《诗经》里的礼仪也很有意思。比如《小雅?鹿鸣》里写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讲的就是古代贵族宴请宾客的场景,现在我们说的‘宴饮文化’,很多都能在《诗经》里找到源头。” 她从包里拿出几张自己画的简笔画,上面画着古人宴饮、奏乐的场景,线条简单却生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