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山脸上的褶子,此刻笑成了一朵灿烂的秋菊。他手里捏着一份文件,因为激动,指尖微微泛白,那份印着红头的A4纸在他手中仿佛重逾千斤。
“苏副主任!文件下来了!县委办刚发下来的红头文件!”吴远山的声音压得很低,却掩不住那股子从肺腑里冒出来的兴奋劲儿,像是在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
苏正刚从周书记办公室那场无声的交锋中走出来,心神还未完全平复,便被老主任这副模样弄得有些意外。他接过文件,目光落在标题上。
《关于加强县委督查室职能建设,提升督查工作效能的若干意见》。
很官方,很标准的标题。但苏正的目光,却被文件正文里的几行字牢牢吸住。
“……为适应新时期下的督查工作要求,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增加县委督查室行政编制三名,事业编制五名……另设专项工作经费,由县财政直接划拨,专款专用……”
“……为应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督查需求,督查室内设三个专项督查小组,由苏正同志兼任总负责人,赋予其在权限范围内,自主立项、自主调查、调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的权力……”
编制!经费!自主权!
这三个词,对于督查室这种常年被边缘化的“养老”部门来说,不啻于久旱逢甘霖。过去,督查室就是个“传声筒”和“橡皮图章”,领导让查什么就查什么,查完了写个报告,至于报告有没有人看,看了有没有用,那就全看天意了。想要点经费,得跟办公室磨破嘴皮;想借调个人,得看兄弟单位的脸色。
而现在,这份文件,不亚于一道圣旨,直接把督查室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偏院,抬进了县委大院的权力中堂。
尤其是赋予苏正的那几项权力,更是前所未有。自主立项,意味着他可以不再被动地等待任务,而是可以主动出击,像一柄锋利的探针,刺向他认为有问题的任何角落。
“苏副主任,这……这可是咱们督查室建制以来,头一回啊!”吴远山搓着手,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咱们督查室的春天,不,是盛夏!盛夏来了!”
苏正将文件递还给吴远山,心中的波澜远比脸上表现出来的要汹涌。他知道,这不是春天,也不是盛夏。这是周正国递给他的一把上了膛的枪。那场办公室里的谈话,他通过了考验,现在,便是兑现承诺的时候。
“吴主任,这是周书记和县委对我们督查室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苏正的声音很平静,却让吴远山瞬间冷静下来,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是,是!苏副主任说的是!”
两人并肩走回督查室所在的楼层,还没进门,苏正就感觉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
督查室的门大敞着,以往这个时间点,里面多半是喝茶看报的闲散,或是低声聊天的嗡嗡声。可今天,里面却是一片诡异的“忙碌”。
靠窗的老李,正拿着一块抹布,反复擦拭着他那已经能照出人影的办公桌,那股认真劲儿,仿佛是在擦拭一件稀世古董。角落里的老钱,平日里踩着点来,提前走,雷打不动的“卡点战神”,此刻却戴着老花镜,捧着一本厚厚的《政策汇编》,看得摇头晃脑,嘴里还念念有词。
就连那个刚分配来不久,整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的年轻科员小张,也收起了手机,正襟危坐,面前摊开一个笔记本,笔尖悬在纸上,一副随时准备记录领导重要指示的恭敬模样。
整个办公室里,流淌着一种既紧张又亢奋的空气。
当苏正和吴远山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所有人的动作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十几道目光,“唰”地一下,齐齐聚焦在苏正身上。
那目光复杂极了,有敬畏,有好奇,有揣测,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神笔马良”、“苏青天”……这些天,关于苏正的传闻早已在县委大院里传得神乎其神。厕所革命,他一支笔让领导们“回归自然”;药品风波,他一句批注让黑心药商“高”到破产。如今,这位年轻的副主任,不仅毫发无损,反而还带着尚方宝剑回来了。
所有人都明白,督查室的天,彻底变了。那些混吃等死的老油条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再想像以前那样喝茶看报混日子,恐怕是不行了。谁知道哪天自己工作不力,就成了苏副主任“神笔”下的下一个祭品?
“咳咳。”吴远山清了清嗓子,打破了这片寂静。他现在看苏正,就像看自家最有出息的子侄,腰杆都挺得更直了。
“都干什么呢?手头的工作都做完了?”老主任拿出了久违的威严。
“做完了,做完了!”老李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忙放下抹布,脸上堆起菊花般的笑容,“主任,苏副主任,喝水!我刚烧的热水!”
说着,他已经手脚麻利地拿起暖水瓶,冲向苏正的办公室。
苏正没有理会这些微妙的变化,他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推开门,他发现里面已经焕然一新。原本那张老旧掉漆的办公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宽大厚实的红木办公桌,桌上摆着崭新的文件架和笔筒。墙角那盆半死不活的绿萝,也被换成了一盆生机勃勃的君子兰,叶片肥厚,油光发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