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曹操的警觉,董卓的底牌
夜风卷着沙尘,吹得营地边缘的“曹”字大旗猎猎作响。
曹操站在那片可以远眺虎牢隘口的高地上,一动不动,像一尊被夜色浸透的石像。他身后,夏侯惇的呼吸粗重,胸中的怒气还未平息。
“兄长,袁本初已经疯了!他这是拿人命去填他的脸面!”夏侯惇恨恨地一拳砸在身旁的木桩上。
曹操没有回头,他的目光穿过深沉的黑暗,仿佛要在那片死寂的隘口上,凿出两个洞来。
“元让,你说,打铁需要什么?”他忽然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夏侯惇一愣,不明所以,但还是老实回答:“需要铁料,需要煤炭,需要铁匠,还需要风箱、铁锤、砧子……”
“对。”曹操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有些飘忽,“要造出一把好刀,这些缺一不可。那么,要造出那种能隔着几百步穿透铁甲的‘黑棍子’,需要什么?”
夏-侯惇哑然。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在他,以及联军所有人的认知里,武器要么是工匠千锤百炼打出来的,要么……就是妖术变出来的。
“那种武器,做工远比任何箭簇都精细。”曹操摊开手,月光下,那枚被他反复摩挲的变形弹头,泛着冰冷的黄铜光泽。“要做出成千上万个一模一样的,需要多少精通算学和格物的巧匠?要驱动它,需要那种闻起来有硝石味的火药,需要多少人去开采、去配比、去制造?这背后,是一整套我们闻所未闻的工序。”
他收起弹头,声音变得极低,像是在对自己说话。
“董卓,一个屠夫出身的武夫,他从哪里找来这么多的人才?他凭什么能建立起这样一套东西?这绝非偶然,更不是什么妖术。在他身后,有一张我们完全看不见的网,有一套我们无法理解的体系。这,才是他真正的底牌。”
夏侯惇听得心头发麻。被兄长这么一说,那个肥胖的董相国,形象瞬间变得模糊而恐怖起来,像一头潜伏在深渊中,只露出一根触须的巨兽。而他们,正兴高采烈地朝着那根触须冲过去。
“兄长,我们不能就这么看着他们去死!”夏侯惇急道。
曹操沉默了许久,终于转过身,脸上的神情复杂难明,有悲哀,有决绝,还有一丝旁人不易察觉的……兴奋。
“是不能。”他轻轻说,“但劝人,也要讲究法子。走,随我再去见见盟主。”
袁绍的帅帐依旧灯火通明。他刚刚送走前来领命的王匡和张邈,两人脸上都带着建功立业的亢奋,让他的心情好了不少。谋士逢纪正在一旁为他研墨,准备让他亲笔写下讨伐的檄文,以壮声势。
“盟主。”
曹操的声音在帐外响起,让袁绍刚舒展开的眉头,又瞬间拧了起来。
他来了,他又来了。
袁绍放下笔,靠在椅背上,没有说“进”,也没有说“不见”。他就那么等着,想看看曹操到底要耍什么花样。
曹操掀开帐帘走了进来,身后只跟着夏侯惇。他脸上没有了之前的冷硬,反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和诚恳。
“孟德深夜叨扰,是特来向盟主请罪的。”曹操一进门,便对着袁绍长长一揖。
这一手,让袁绍和逢纪都有些措手不及。袁绍准备好的一肚子斥责和讥讽,顿时被堵在了喉咙里。
“哦?”袁绍挑了挑眉,语气玩味,“孟德何罪之有啊?”
“今日在帐中,孟德情急失言,顶撞了盟主,实乃大不敬之罪。”曹操直起身,脸上满是“懊悔”,“盟主英明,一眼便看出桥公之败在于轻敌冒进,而非敌军强大。孟德事后细想,才知自己见识浅薄,险些被董贼的疑兵之计所惑,动摇了军心,实在惭愧。”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认了错,又顺带把袁绍吹捧了一番。
袁绍的脸色果然缓和了不少。他最享受的就是这个。他轻哼一声,端起茶杯,撇了撇浮沫:“你能想明白,还不算太晚。”
“是,是。”曹操连连点头,顺势向前走了两步,“只是孟德还有一事不明,想请教盟主。”
“说。”
“盟主既已断定,董贼用的是惊扰军马的鬼蜮伎俩,那明日我大军压境,他定会故技重施。我军将士虽然勇猛,但战马却易受惊扰。若阵型因此混乱,即便能胜,恐怕伤亡也不会小。这岂不是白白便宜了董卓,让他用些不值钱的爆竹,换了我军精锐的性命?”
曹操顿了顿,观察着袁绍的神色,见他没有发作,便继续说道:“孟德有一拙见。盟主乃四世三公,天下楷模,当行王道之师,以煌煌之威碾压逆贼。对付董卓这种人的下三滥手段,何须我们亲自下场与他对耗?”
“你的意思是?”袁绍终于被勾起了些许兴趣。
“我们可以围而不攻。”曹操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将虎牢团团围住,断其粮草,绝其水源。他那营中不过五百人,又能撑得几日?待他们饥肠辘辘,锐气尽失,盟主再一声令下,大军掩杀,则可兵不血刃,尽全功而返。如此一来,既能破敌,又保全了我军实力,更能向天下人彰显盟主爱兵如子、用计如神的仁德与智慧。到那时,传檄天下,谁不称颂盟主才是真正的当世人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