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越过青林的树梢,阿山和沙木就扛着一个新做好的撒种器,站在部落的边界等着青风。今天他们要按约定,把撒种器送到青林部落,顺便教他们怎么用,还要和青岩敲定用粟种换铜铁斧的细节。阿平也跟着凑过来,手里提着一个藤筐,里面装着小禾特意筛选的两碗饱满粟种:“阿山哥,沙木哥,你们把这个带上!小禾姐说让青林部落用这个粟种试撒种器,保证发芽率高!”
阿山接过藤筐,笑着拍了拍阿平的肩膀:“还是小禾想得周到!你回去告诉她,我们肯定把撒种器的用法教明白,让他们的粟种也长得好好的。” 青风这时也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把铜铁矛 —— 按那时的吩咐,去青林部落的路上可能会遇到野物,带把矛防身。“都准备好了吗?我们早点出发,争取中午前到,下午就能赶回来。” 青风喘着气说,眼里满是期待 —— 这是他第一次去青林部落,之前只远远见过他们的聚集地。
三人出发时,小禾和沙禾正蹲在新粟地边,小心翼翼地拨开垄上的泥土。昨天傍晚下了一场小雨,土壤湿润,小禾猜粟苗应该快破土了。“沙禾,你看这里!” 小禾突然指着一处泥土,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 土缝里冒出一点嫩黄的芽尖,像个害羞的小脑袋,轻轻顶着泥土。
沙禾赶紧凑过去,屏住呼吸,生怕吹坏了芽尖:“真的发芽了!比我想象的还快!小禾姐,这芽这么嫩,会不会被风吹坏?”
“不会,这芽看着嫩,其实结实着呢。” 小禾用手轻轻拂去芽尖上的碎土,“不过我们得在垄边插点细树枝,挡挡风,再浇点水,让土壤保持湿润,芽长得更快。” 她转头对跟来的两个女族人说:“你们去拿点细树枝和陶碗来,我们给粟苗搭个小‘挡风棚’。”
女族人应声跑开,小禾则蹲在芽尖旁,小声念叨着:“粟苗粟苗快快长,长得壮壮的,别被风吹,别被虫咬……” 沙禾看着她认真的样子,也跟着蹲下来,用手轻轻摸了摸湿润的土壤,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照看这些粟苗,让它们长成高高的粟杆,结满金黄的粟穗。
那时和阿果走过来时,小禾已经带着沙禾和女族人搭好了十几处 “挡风棚”—— 用三根细树枝插成三角形,上面盖着一层干草,刚好把芽尖护住,既能挡风,又能透光。“阿石哥,你看!粟苗破土了!” 小禾兴奋地拉着那时的胳膊,指着土缝里的芽尖,“昨天晚上下了雨,今天一早就冒出来了,长得可快了!”
那时蹲下身,仔细看了看芽尖,嫩黄中带着点嫩绿,长势很好。他点点头:“长得不错!接下来要注意除草,别让杂草抢了粟苗的养分。再每隔三天浇一次水,中午太阳烈的时候别浇,不然芽会被烫坏。” 他转头对阿果说:“你记一下,新粟地粟苗破土,搭细枝挡风棚,隔三日浇水,午间不浇,及时除草。”
阿果拿出杨木板,低头记录:“晨,新粟地粟苗破土,嫩黄带绿。小禾、沙禾率人搭细枝挡风棚,护芽防风。那时令:隔三日浇水,午间忌浇;及时除草,防夺养分。” 她写字时,小禾凑过来看了看,指着 “挡风棚” 三个字问:“阿果姐,这三个字就是‘挡风棚’吗?我也想学写,以后照看粟苗时,就能自己记下来了。”
“好啊!” 阿果笑着,用炭笔在杨木板的空白处写下 “挡风棚”,手把手教小禾写,“‘挡’是左边一个‘手’(简化写法),右边像挡住东西的样子;‘风’就像风吹的形状;‘棚’是左边一个‘木’,右边像搭起来的棚子。”
小禾学得很认真,手指在石板上跟着比划,嘴里念叨着:“挡 —— 风 —— 棚,我记住了!以后我要把粟苗的生长情况都记下来,像阿果姐一样。”
另一边,阿山、沙木和青风已经走到了青林部落的边界。青岩早就带着几个族人在那里等着,看到他们扛着撒种器,赶紧迎上来:“阿山哥,沙木哥,你们可来了!我们首领都等不及想看看撒种器了!”
阿山笑着把撒种器递过去:“这就是撒种器,你们试试!把粟种倒进木斗里,推着走,种子从底部的小孔漏出来,就能撒得均匀了。” 青岩接过撒种器,迫不及待地往木斗里倒进粟种,在旁边的空地上推着走。随着撒种器移动,粟种均匀地落在地上,比用手撒得整齐多了,青林部落的族人们都围过来看,眼里满是惊叹。
“太好用了!比用手撒快多了,还均匀!” 青岩兴奋地说,“我们部落的新粟地刚好准备播种,有了这个,今天就能种完!阿山哥,你快教教我们怎么用,还有怎么制作!”
阿山和沙木耐心地教他们使用方法,从粟种的用量到推撒的速度,都讲得很详细。沙木还特意演示了怎么调整底部小孔的大小 —— 小孔可以用木塞挡住一部分,根据粟种的大小调整漏种速度,大种子就把孔调大,小种子就调小。“这样不管是什么种子,都能撒得均匀了。” 沙木一边演示一边说,青林部落的族人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提问,生怕错过细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