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山的清风带着草木的气息,却吹不散牧云心头的凝重与隐隐的兴奋。圆智已然离去,带着那份佛道初融的感悟与未来的约定,也带走了义庄血战的那份惨烈与悲壮。
柴山陋室重归寂静,唯有伤势初愈后体内奔腾愈发圆融的混沌真气,提醒着不久前那场生死搏杀的真实。
玄黓师叔所赐的那枚刻着“黓”字的木牌,此刻正静静躺在他的掌心,触手温润,却重若千钧。
这不仅仅是一枚通行令牌,更是一份认可,一份机遇,或许……也是一份更深层次的试探。
经阁二层,那是无数外门弟子乃至部分内门弟子都梦寐以求的宝地。
其中所藏,远非一层那些基础功法杂书可比,乃是青云宗真正的传承精华之一,涉及筑基之道、诸般法术、阵法符箓初解、乃至百家学说更深的论述。
对如今的牧云而言,那里无疑是快速提升实力、拓宽眼界、弥补自身“衍”之道知识短板的最佳去处!尤其是经过义庄一战,他愈发感到自身手段的单一和对敌时知识的匮乏。
若能习得一两门实用法术,或是对阵法、符箓有所了解,日后对敌必将更加从容。
伤势既已恢复了七七八八,他便不再耽搁。稍作整理,换上一身干净的杂役青袍——虽已今非昔比,但他似乎并未刻意改变什么——便径直朝着经阁走去。
再临经阁古塔,心境已然不同。塔身依旧古朴沧桑,檐角铜铃清音依旧,但牧云却能隐约感觉到,整座塔被一座庞大而隐晦的阵法笼罩着,越是高层,阵法之力越是森严。
塔门口,玄黓师叔依旧歪在他的竹椅上,仿佛从未移动过,鼾声轻微,酒气混合着檀香,形成一种古怪的味道。
牧云上前,恭敬行礼,将那块木牌奉上:“弟子牧云,奉师叔之令,前来经阁二层阅览。”
玄黓师叔的眼皮掀开一条缝,浑浊的目光扫过木牌,又扫过牧云,含糊地嗯了一声,枯瘦的手指随意一挥。那厚重的塔门再次无声滑开一道缝隙,但此次露出的并非一层的书海景象,而是一道向上升去的、略显幽暗的木制阶梯。
“规矩……都一样……别乱碰……别乱跑……时辰到了……自己滚蛋……”他嘟囔着,又闭上了眼睛。
“谢师叔。”牧云再次行礼,深吸一口气,迈步踏入了塔门。
身后塔门合拢。身前,是通往二层的阶梯。阶梯两侧墙壁上镶嵌着散发柔和白光的灵珠,照亮前路,空气中弥漫着比一层更加浓郁的书卷气和灵气波动。
拾级而上,脚步落在古老的木板上,发出轻微的回响。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越往上,周围的阵法压力越是明显,仿佛有无形的目光在审视着他这个闯入者。
怀中的衍道玉简似乎也受到了触动,散发出微弱的、带着些许雀跃般的温热。
踏上最后一级台阶,眼前豁然开朗。
经阁二层的空间比一层稍小,但布局更加精致。同样是高耸的书架,但材质换成了某种暗香的灵木,书籍也不再是杂乱的玉简竹简,而是以线装书册、皮质卷轴为主,间或有一些灵光氤氲的玉瞳简悬浮在特定格位的光罩之中。
环境更加安静,灵气浓郁得几乎化为薄雾,呼吸之间都觉心旷神怡。
此处弟子寥寥,仅有四五人,皆身着内门服饰,气息沉凝,修为最低也是筑基初期。
他们分散在各处,潜心阅读,对于牧云这个陌生面孔的到来,只是略抬眼皮瞥了一下,感受到他炼气期的修为后,便大多露出些许讶异或不屑,不再关注。
牧云乐得无人打扰。他稳住心神,目光扫过书架上的分类标签。
“筑基功要”、“攻伐术法”、“御守神通”、“遁术奇技”、“丹道初窥”、“符箓基础”、“阵法详解”、“百家深析”、“异闻秘录”……
琳琅满目,令人心动神摇。
他首先走向“筑基功要”区域。这里摆放的多是比《青云筑基功》更加精深、或侧重方向不同的筑基期主修功法,如《九转重元功》、《紫府丹书》、《乙木心经》等。
他并未打算转修,而是抱着借鉴参考的心态,拿起几本翻阅。
果然,这些功法阐述的筑基理念、真气凝练法门、道基稳固之术,都远比《青云筑基功》更加玄妙精深,许多思路让他大开眼界,对自身《混沌衍一诀》后续的推演有了更多想法。
尤其是其中一本《混元一气诀》,虽只是残篇,但其主张“气纳百川,混元一体”的理念,与他的“衍”之道竟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让他受益匪浅。
随后,他走向“攻伐术法”和“御守神通”区域。这里的法术并非一层那些基础五行术法,而是威力更大、技巧性更强的真正神通。如剑气分化、掌心雷、土遁术、金刚罩、灵甲术等等。
牧云仔细浏览,心中不断权衡。他攻击有“先天一爻”和“混沌衍一”,虽威力不俗,但消耗巨大,且缺乏变化。防御和移动更是短板。《听风辨器诀》虽能料敌先机,但面对范围攻击或绝对速度压制,依旧危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