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夫人见贾母那日在大观园不过着了些风寒,并非大病,请医生吃了两剂药便好了,总算放了心,随即叫凤姐来,吩咐她预备给贾政带送的东西。正商议着,贾母那边打发人来请,王夫人忙带着凤姐赶了过去。王夫人又关切地问:“这会子可越发大安了?” 贾母靠在榻上,嘴角带着浅笑,眼角弯起:“今日可大好了。方才你们送来的野鸡崽子汤,我尝了尝,倒有滋味,又吃了两块肉,心口暖融融的,着实舒坦。” 王夫人笑道:“这是凤丫头孝敬老太太的,算她孝心虔诚,不枉老太太素日疼她。” 贾母点头笑道:“难为她想着。若是还有生的,再炸上两块,咸浸浸的,配粥吃倒有味儿。那汤虽好,就是不对稀饭。” 凤姐听了,连忙答应,转身命人去厨房传话。
这里贾母又向王夫人笑道:“我打发人请你来,不为别的。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前两年我原早想替她做寿,偏到跟前就有大事,混过去了。今年人又齐全,料着也没事,咱们大家好生乐一日。” 王夫人眉眼舒展,笑道:“我也正想着呢。既是老太太高兴,咱们就商议定了?” 贾母拍手笑道:“我想往年不管谁做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又俗又生分。今儿我出个新法子,学那小家子凑分子,多少尽着这钱去办,你道好顽不好顽?” 王夫人连忙应道:“老太太怎么想怎么好,咱们就怎么行。” 贾母越发兴致高涨,忙遣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又叫上姑娘们和宝玉,连宁府的珍儿媳妇、赖大家的等有头脸的管事媳妇也都叫了来。
众丫头婆子见贾母这般高兴,也都跟着欢喜,忙忙分头去请人、传话。没顿饭的工夫,一屋子乌压压挤满了人:薛姨妈和贾母对坐,邢夫人、王夫人坐在房门前的椅子上,宝钗姊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偎在贾母怀里,地下满满站了一地人。贾母忙命人拿几个小杌子来,给赖大母亲等几个高年有体面的妈妈坐。贾府的风俗,年高且伏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主子还体面,所以尤氏、凤姐等只管在地下站着。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妈妈告了罪,才在小杌子上坐下。
贾母笑着把凑分子做寿的话说了,众人谁不凑趣?有和凤姐交好的,有情愿的,有畏惧凤姐想奉承的,况且都是拿得出的小钱,所以一听这话,都眉开眼笑地应诺。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 薛姨妈笑道:“我跟着老太太,也出二十两。” 邢夫人、王夫人齐道:“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 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再矮一等,每人十二两。” 贾母忙对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哪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 凤姐忙笑道:“老太太别高兴得太早,且算一算账再揽事。老太太身上已有两分了,这会子又替大嫂子出十二两,这会儿说得痛快,回头一琢磨,保准又心疼银子。过后又说‘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再使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分子来暗地里补上,我还蒙在鼓里呢。” 众人听了,腮帮子都笑酸了。贾母笑道:“依你说该怎么办?” 凤姐笑道:“生日还没到,我这会子已经受宠若惊了。我一个钱不出,惊动这么多人,实在不安,不如大嫂子这一分我替她出了。我到那日多吃些东西,就算享了福了。” 邢夫人等人都道:“很是。” 贾母这才应允。凤姐又笑道:“我还有句话:老祖宗自己二十两,又有林妹妹、宝兄弟的两分子;姨妈自己二十两,又有宝妹妹的一分子,这倒公道。只是二位太太每位十六两,自己出得少,又不替人出,这就有些不公道,老祖宗吃亏了!” 贾母听了,忙笑道:“还是我的凤姐儿向着我,说得极是。要不是你,我又被他们哄了。” 凤姐笑道:“老祖宗只把林妹妹、宝妹妹交给二位太太,一位占一个,派多派少,每位替出一分就是了。” 贾母忙说:“这才公道,就这么办。”
赖大的母亲忙站起来笑道:“这可反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婆婆、姑娘,反倒向着别人。这儿媳妇成了陌路人,内侄女儿倒成了外侄女儿了。” 说得贾母和众人都笑得前仰后合。赖大之母又问道:“少奶奶们出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 贾母道:“这使不得。你们虽分位低,可都是财主,钱比他们多,得和他们一例出。” 众妈妈连忙答应。贾母又道:“姑娘们不过应个景,每人照一个月的月例出就是了。” 又回头叫鸳鸯:“你们也凑几个人,商议着出一分。” 鸳鸯答应着,不多时带了平儿、袭人、彩霞等几个丫鬟来,有出二两的,有出一两的。贾母问平儿:“你难道不替你主子做生日,还入在这里头?” 平儿笑道:“我私下另外有准备,这是官中的,该出一分。” 贾母笑道:“这才是好孩子。” 凤姐又笑道:“上下都齐了,还有二位姨奶奶,也该问问出不出,尽到礼数,不然她们只当小看了她们。” 贾母忙说:“可不是,倒忘了她们!叫个丫头问问去。” 丫头去了半日,回来说:“每位也出二两。” 贾母喜道:“拿笔砚来算明,一共多少。” 尤氏悄悄骂凤姐:“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多婆婆婶子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满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 凤姐也悄笑道:“你少胡说,回头再和你算账。她们两个苦什么?有了钱也是白填送别人,不如拘来咱们乐一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