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的建业城,风吹得屋瓦作响。
鲁肃、顾雍、陆逊等人散去后,孙权仍独自坐在大殿中,面前的夜烛烧得只剩半截。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敲着节拍:
“荆州难攻……
但若刘备得了荆州,就更难了。”
他低声自语。
刘备是什么人?
——仁德之名传天下
——荆州士族多敬他
——百姓爱戴
——诸葛亮在旁,如虎添翼
若刘备一旦趁机入荆州,那江东之后十年二十年的困局,便全被刘备掌控。
孙权想得清楚:
曹家掌荆州,他还能等。
刘备掌荆州,他这辈子都等不到了。
他猛地起身:
“来人,召子敬回殿。”
鲁肃赶回来时,孙权已经站在窗边,背影沉重。
“主公深夜召我,有何吩咐?”
孙权转身,眼神异常明亮:
“荆州不可攻……但刘备在徐州,却可能随时南下。”
鲁肃心中一震。
孙权咬牙:
“我们不能和曹家争荆州……
我们能争的,只有——刘备。”
鲁肃沉声问:“主公的意思是?”
孙权冷冷道:
“先下手为强。
刘备未来必与我争荆州,若我们能先与他结盟,让他心安……
或能阻他窥伺江东。”
鲁肃终于理解孙权的方向:
——既不能敌曹氏,也不能敌刘备。
唯一的路,就是与刘备结为盟契,让他不得背刺江东。
鲁肃斟酌道:
“主公是想……主动联刘?”
孙权缓缓点头:
“我孙家不能孤立。曹植如今收拢荆州人心,看似柔和,实则更可怕。他若守在中枢,曹操退隐,曹昂稳重持政,曹丕日益成熟,曹植又得皇上喜爱——魏国将稳如铁城。”
鲁肃心中暗惊。
孙权继续道:
“刘备如今得徐州,手握三万人马;诸葛亮、法正、张飞、赵云等皆在左右。
若能与刘备联手,不但能震慑荆州……
更能牵制曹氏三子,让魏国不敢南下。”
鲁肃深吸一口气。
孙权轻声问:
“子敬,你可愿再走一趟徐州?”
鲁肃行礼:
“臣愿奔走万里。”
孙权点头:
“好。那就由你带使团,前往徐州。
记住两点——”
孙权举起两根手指:
“其一:向刘备示好。
江东愿与徐州结盟,共谋天下之安。”
鲁肃点头。
孙权又举起第二根:“其二:切记探明刘备之心。
他是否意在荆州、是否意在汉室、是否会趁乱南下?”
鲁肃沉默片刻,终于问:
“主公认为……刘备会同意结盟吗?”
孙权冷笑一声:
“刘备若聪明,他会接受。
因为他知道,他若拒我孙权——
曹家终有一天,会以荆州为梯,把徐州也吞掉。”
鲁肃低头思索。
孙权收敛笑意:
“去吧,子敬。
这次徐州之行,
决定我们江东二十年的命运。”
徐州,下邳城。
刘备正在教场观看赵云训练新兵。
忽闻守门将士来报:“主公,江东派使团前来,领使……是鲁肃子敬。”
刘备脚步微顿。
张飞拧眉:“这孙权想做啥?”
法正摸着下巴:“此时来访……八成是荆州出了变故。”
诸葛亮神情依旧淡定,手握羽扇:
“主公,江东不敢攻曹,也攻不下荆州,便想拉拢我等。这是情之常也。”
刘备点头:
“子敬一向宽厚,为人亦诚。
我们且见他,看他来意。”
次日,鲁肃入府。
刘备亲自迎接,笑容温和:“子敬远来辛苦,徐州荒地简陋,不如江东江山秀丽,你别嫌弃。”
鲁肃回礼:“玄德公言重了,东吴与徐州皆为汉室之地。”
入座后,刘备亲自奉茶。
鲁肃看了看在座诸人——
张飞、赵云、法正、诸葛亮……
徐州的核心班底尽在眼前。
鲁肃心想:
——江东若能得此人心,如虎添翼。
他开口第一句,就是诚意:“主公放心,我此次前来,非为战,乃为盟。”
刘备并不意外,却装似惊讶:“哦?子敬此言……可是孙将军之意?”
鲁肃郑重地点头:
“主公,江东愿与徐州,共守长江,保天下之安。”
张飞“哼”了一声,但诸葛亮抬手制止。
刘备态度极客气:
“愿闻子敬之意。”
鲁肃深吸一口气:
“曹操退隐,魏国三子皆在长成,朝堂局势日深。
此时若我二州不联手,恐将来难有自保之力。”
刘备心中一动。
鲁肃继续:
“孙将军愿与主公,结为唇齿之势,互不侵犯,共拒魏国。”
刘备轻声问:
“那……荆州呢?”
鲁肃沉默片刻,回答:
“只要荆州不乱,江东可暂不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