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指尖划过《雾介实战案例集》的书页,带着对前两卷案例的感悟,翻开了第三卷。
第三卷标题为“恶势力追踪反制案”,案例编号“反字第一五八”,主角是一位梦徒阶斥候,案例开篇便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字里行间透着绝地求生的惊险。
案例正文以第一人称视角补充了部分细节,让整个过程更具代入感:“我(林七)受散修联盟所托,探查无己商场在‘临江路梦泡’的‘噬雾弹’作坊——此作坊隐匿在残破的楼阁群中,外围布有三层浊雾预警阵,一旦有雾介波动触及,便会触发警报,引来巡逻队。
我伪装成拾荒者,借着低浓度浊雾的掩护潜行,行至作坊西侧围墙时,不慎被脚下的碎石绊倒,掌心凝聚的淡蓝雾介意外触及预警阵,阵中浊雾瞬间翻涌,发出‘嗡鸣’般的警报声。
我心知不妙,立刻起身狂奔,身后很快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与恶念雾介的波动——三名无己商场恶徒已循声追来,从雾介波动判断,三人皆为梦者阶,远超我启灵阶巅峰的实力,且每人腰间都挂着浊雾罐,手中握着淬有浊雾的短刃,一旦被近身,后果不堪设想。
临江路梦泡的楼阁多为残破,墙体坍塌、通道狭窄,正是周旋的绝佳地形。
我没有一味逃窜,而是快速规划路线,借着断墙与石柱的遮挡,与恶徒展开周旋:
先躲进一处半塌的阁楼断墙后,快速融淡紫(幻)+淡青(迅)雾介——淡紫雾介主幻,能模拟身形与雾介波动;淡青雾介主迅,可提升移动速度与隐匿效果。
我以自身意识为蓝本,注入三成意识量到淡紫雾介中,凝出三个与自己身形、衣着完全一致的‘假身’,每个假身都带着微弱的淡蓝雾介波动,与我常用的雾介特性一致,足以以假乱真;再以淡青雾介紧密包裹全身,将雾介丝编织成‘贴身薄衣’状,厚度控制在半毫米内,减少与周围雾流的摩擦,避免产生明显波动,同时弯腰贴着地面的礁石潜行,利用礁石的阴影遮挡身形。
为了进一步迷惑恶徒,我还在假身奔跑的轨迹上,留下一缕淡紫雾痕,模拟自身逃跑时雾介消散的痕迹,让假身的伪装更显真实。
三名恶徒追至断墙处,果然被假身吸引,为首者大喊一声‘分兵追击’,三人分别朝着东、南、北三个方向追去,完全没察觉到我正贴着西侧的礁石缓缓移动。
我趁机绕到作坊后方,发现一处破损的通风口,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正是潜入的绝佳入口。
潜入后,我借着阁楼内昏暗的光线,快速找到作坊的核心区域,只见数十个陶罐整齐排列,罐内装着墨黑色的噬念雾介,旁边的木桌上放着几张图纸,正是噬雾弹的制作流程与配方。
我不敢耽搁,将图纸卷好藏入怀中,顺着通风口原路退出,再沿着提前探查好的地下雾道撤离——这条雾道连通着梦泡外围的清雾区,能有效隔绝恶念雾介的追踪,待恶徒发现追击的是假身时,我已安全抵达散修联盟的据点,全程未与恶徒正面交手。”
案例旁的批注用橙色墨水写成,字迹灵动洒脱,显然是老舟子结合战术推演写下的深度解析:“追踪反制的核心,在‘骗’与‘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林七之巧,不在雾介等级高,而在对雾介特性的精准运用与战术思维的灵活转换,其取胜关键有三:
一骗视线与感知——淡紫假身不仅形态逼真,更注入了三成意识量,带着与真身一致的雾介波动,这是最关键的伪装点。
意识量注入过少(不足一成),假身无雾介波动,易被梦者阶恶徒的导念雾介识破;注入过多(超过五成),自身意识分散,潜行时判断力与反应速度会大幅下降,且假身维持时间缩短,难以起到拖延效果。
三成意识量,是启灵阶巅峰操控者的最佳平衡点,既保证伪装效果,又不影响自身行动,此乃对自身实力的精准认知。
二骗兵力与方向——假身分走三个方向,将三名恶徒的兵力分散,原本以一敌三的死局,变成了暂时的安全局面,为自身潜入与撤离创造了充足时间。
若林七只凝一个假身,恶徒很可能留一人看守,两人继续追击,难以彻底摆脱纠缠;若凝四个及以上假身,意识与雾介消耗过大,后续潜行与撤离会因能量不足陷入险境,此乃对战场局势的精准把控。
三骗轨迹与节奏——淡紫雾痕模拟逃跑轨迹,进一步延长恶徒发现真相的时间,让他们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体力与雾介,而林七则借着这段时间完成核心任务,此乃对追击节奏的精准拿捏。
此外,淡青雾介的运用也有两处关键细节:
一是‘贴身薄衣’的编织厚度,半毫米是极限,过厚会与雾流产生摩擦,形成明显波动,易被恶徒的导念雾介探测到;过薄则无法有效隔绝自身雾介波动,同样会暴露行踪。
林七的淡青雾介层因初次编织时厚度不均,在穿过地下雾道入口时,被恶徒的导念雾介捕捉到一丝微弱痕迹,幸得雾道内的清雾能干扰探测,才未被发现,此乃实战中的细节疏漏,需引以为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