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佝偻的背脊,一点一点地挺直,说道:“王爷……下官,愚钝。”
“下官穷尽一生,学的是算学,守的是规矩,核的是出入,以为守住账本,便是守住国朝的钱袋,便是为陛下尽忠。”
“今日,下官方知……大错特错。”
“账本之上,是银钱。可银钱背后,是人,是民生,是这天下的筋骨血肉。”
“下官……想学。”
“想学王爷这本,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能让孤儿有书读,能让寡妇立身的……经世济民的大账!”
夏侯玄指着食堂里那些吃得满嘴是油的孩童,笑道:“宋大人,本王让你看这些,不是为了让你认错。”
“而是让你看清,你一生所学,并非无用。”
他迈步,走向一旁堆放碗筷的架子。
“宋大人,我们先去排队打饭,边吃边说,不着急。”
夏侯玄拿起一只粗瓷大碗,走到了打饭队伍的末尾,排在一个踮着脚才能够到窗口的小不点后面。
那小不点,回头看到夏侯玄,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王爷!”
夏侯玄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吃饱了?”
“饱了!就是还想再喝一碗肉汤!”
队伍不长,很快就轮到他们。宋之问也学着夏侯玄的样子,拿起碗筷,跟在他身后,低声问道:“王爷,下官……该如何开始?”
夏侯玄接过厨娘递来的满满一碗饭菜,萝卜炖肉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转身说道:“宋大人,这个不着急。回头我让商会的钱掌柜,先带你熟悉一下北州已建有的工厂。”
两人找了个空桌坐下。
夏侯玄继续说道:“你先把工坊区内的所有工厂都走一遍,这样方便你了解商品生产的过程。当你亲眼看到一块铁矿石如何变成钢筋,一团棉花如何织成布匹,你就能够更快地理解,账目上那些你看不懂的名词,究竟对应着什么。”
宋之问看着碗里那几块肥瘦相间、炖得软烂的猪肉,一时间竟忘了动筷。他在夏都,也算位高权重,何曾见过皇子和一群平民孩童,同食一锅饭菜。
夏侯玄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含糊地说道:“等你都了解完这些以后,再去书院进修一段时间,学习一下阿拉伯数字,新的记账法,就没问题了。”
宋之问愣了一下。
他来到北州已有几日,一直将自己关在核算总司那间堆满账本的屋子里。
如今想来,自己才是那个坐井观天之人。
夏侯玄见他不动筷,询问道:“宋大人,吃啊,这食堂的大锅饭,比王府小灶做的都香。”
宋之问拿起筷子,夹起那块肉,送入口中。
夏侯玄看他吃得真香,道:“宋大人,等你熟悉了这一切,我准备将核算总司分设四科。”
宋之问停下筷子,竖起耳朵。
“成立‘工业核算科’。专门负责水泥厂、炼钢厂、纺织厂等所有王府产业的成本核算、产能统计、利润审计。本王要知道,每一块铁,每一匹布的成本是多少,利润是多少,损耗是多少!”
“成立‘基建核算科’。专门负责所有修路工程的款项审批、物料调用、工薪发放。本王要确保,修路的每一文钱,都花在刀刃上,都变成铺在地上坚实的道路!”
“成立‘商业核算科’。北州商会的所有贸易,与北元的、与吴国的、与北齐的,每一笔交易的流水,都要有清晰的记录和分析。”
“成立‘民生及行政开支科’。书院、农垦司、乃至你核算总司本身的所有开销,都要单独立账,严格审计!”
“这四个科,都归你‘北州核算总司’管辖。人员,你可以在书院的毕业生里挑,也可以从原有的账房先生里选,本王给你全部的权力。”
“这,算是北州财政的基础雏形。”
宋之问手中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桌上。
他霍然起身,绕过桌子,“扑通!”
双膝跪地,对着夏侯玄,行了三拜九叩的君臣大礼。
“罪臣宋之问,愿为王爷效死!愿为这……新账本,耗尽毕生心血!”
夏侯玄将碗里最后一口饭扒完,起身将他扶起道:“本王先回府,宋大人你慢慢吃,别浪费。”
走出北州书院,暖阳当空,街道上车水马龙。
赵大牛跟在夏侯玄身后,低声道:“王爷,那老头儿……就这么成了咱们的人?”
夏侯玄蹬上马车道:“他不是成了咱们的人。”
“他只是找到了一个,能让他那身算学本事,真正派上用场的地方。”
“这老头儿,将来能为我们省下的钱,何止百万两。”
……
北州王府,书房内。
檀香袅袅,苏晴鸢临窗静坐,面前摆着一局未完的棋,她白皙的手指拈着一枚白子,凝神沉思。一旁的林晴婉则有些坐立不安,一双眼睛时不时地瞟向门口。
夏侯玄刚踏入书房。
苏晴鸢便落下手中棋子:“王爷,回来了。”
林晴婉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快步迎上,围着夏侯玄转了一圈,问道:“王爷!您没事吧?那个姓宋的老顽固,要我说,就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