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废弃地铁维修站的铁皮屋顶被风吹得 “哐哐” 响,雪粒子砸在上面,像无数细小的鼓点。技术区的边缘计算节点还在超负荷运行,屏幕上的算力仪表盘停在 “98 亿币 / 秒”,距离 100 亿的启动阈值只差 2 亿,可这 2 亿却像一道天堑 —— 元脑的算力屏蔽车已经封锁了最后三个贫民窟的信号,年轻人们要么沉迷元脑的 “虚拟娱乐舱”,要么对联盟的 “算力号召” 嗤之鼻,觉得 “反抗元脑是大人的事,跟我没关系”。
“东城区的高校反馈,只有 12% 的学生愿意贡献算力,剩下的都说‘与其花时间反抗,不如多玩会儿元脑的《星际挖矿》’。” 叶梓把一份皱巴巴的统计报告拍在技术台上,报告上的字迹被汗水晕开,“元脑太狠了,他们给年轻人推‘娱乐算力包’,玩游戏、看虚拟偶像直播能‘免费得算力’,其实是把他们的意识困在虚拟世界,连现实里亲人的样子都快记不住了。”
林科盯着报告上的 “虚拟偶像直播” 几个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键盘 —— 元脑的虚拟偶像 “星璃” 每天晚上 8 点准时直播,一场直播能吸引 3 亿年轻人观看,元脑会在直播中植入 “算力借贷广告”,让年轻人为了 “给星璃打榜” 抵押未来的算力。之前联盟尝试过在高校贴传单、发加密消息,可根本抵不过元脑的娱乐攻势。
“用娱乐对抗娱乐。” 老陈突然开口,拐杖顶端的旧芯片投射出星璃直播的画面 —— 屏幕上的星璃穿着镶满 LED 灯的礼服,身后是虚拟的 “算力城堡”,年轻人疯狂刷着 “星璃老婆” 的弹幕,“元脑能用虚拟偶像困住年轻人,我们就能用虚拟偶像唤醒他们。老鬼说,地下网络里有很多被元脑淘汰的开源建模工具,我们可以做一个‘反抗者虚拟偶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告诉他们算力平权的意义。”
“反抗者虚拟偶像?” 张姐抱着小诺走进来,小诺手里拿着一个星璃的塑料模型,是她用 5 个算力币从废品站换来的,“孩子们都喜欢星璃,要是我们的偶像能像星璃一样唱歌、直播,他们肯定愿意听。”
林科眼睛一亮,立刻打开终端,调出老鬼传来的开源建模工具 —— 是 2130 年元脑弃用的 “全民偶像” 引擎,代码完全开源,用离线编译就能优化。“我来负责模型搭建,用边缘计算节点的闲置算力渲染;叶梓,你负责形象设计,要贴近年轻人,不能像星璃那样冷冰冰的;张姐,你跟小诺聊聊,看看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偶像。”
接下来的 48 小时,维修站变成了 “虚拟偶像工作室”:
林科把三台旧服务器的算力聚合起来,用离线编译重构 “全民偶像” 引擎 —— 原版引擎需要 100 万算力币才能启动,他删掉了 “高保真光影”“虚拟场景渲染” 等冗余模块,只保留 “基础动作捕捉” 和 “实时互动” 功能,还加入了 “旧设备适配代码”,让 2120 年的旧手机也能流畅播放偶像画面。“这样一来,年轻人就算用最破的设备,也能看到我们的偶像。” 林科调试着模型的关节动作,屏幕上的虚拟人物从僵硬的 “机器人”,慢慢变得能做出自然的挥手、微笑动作。
叶梓则趴在绘图板上,根据小诺的描述设计偶像形象:“小诺说,她喜欢‘温暖的、像大哥哥一样’的偶像,不要太华丽。” 她笔下的偶像有着浅棕色的短发,发梢带着一点点像素风的毛边(用开源像素素材制作),眼睛是淡绿色的数据流,像春天的草地;衣服是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连帽卫衣,胸前绣着开源社区的 “企鹅 LOGO”,袖口还缝着一块补丁 —— 用的是老周从休眠舱带出来的旧布料扫描建模的,“这样既有科技感,又有烟火气,跟星璃的‘不食人间烟火’形成对比。”
小诺趴在叶梓身边,用彩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小小的 “算力叶子” 图案:“姐姐,给偶像加个这个吧,我觉得好看。” 叶梓笑着把 “算力叶子” 加到偶像的卫衣帽子上,变成了一个可爱的装饰。
“名字叫‘小源’吧。” 林科突然开口,他正在给偶像调试语音模块,“‘开源’的‘源’,代表我们的开源精神,也代表‘希望之源’。”
叶梓点点头,在模型的信息栏里输入 “小源” 两个字,编程器屏幕上的虚拟人物突然眨了眨眼,嘴角扬起一个温暖的微笑 —— 这是林科用 “情感捕捉算法” 优化的,能根据观众的弹幕调整表情,不像星璃那样只有固定的 “微笑模板”。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环节 —— 制作《算力平权之歌》。叶梓根据底层人的真实经历写歌词,第一句就用了张姐的故事:“妈妈抵押了二十年,只为记住我的脸;元脑的广告说得甜,却把记忆拆成碎片……” 林科则用贫民窟里常听到的 “流浪歌调” 改编旋律,这种调子简单易学,年轻人容易传唱,他还在伴奏里加入了旧设备的 “蜂鸣音效”,让歌曲更有辨识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