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帝畿,邙山之巅,随风而逝,化土归安。”
这短短的十六个字,如同十六枚烧红的烙铁,深深地印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脑海里。它不仅是一个失踪父亲留给女儿的最后遗言,更像是一道划破了无尽黑暗的、璀璨的闪电,瞬间照亮了这片被绝望所笼罩的、令人窒息的地下世界。
陈晴的故事讲完了,她无力地靠在冰冷的岩壁上,低声的抽泣也渐渐平息,似乎讲述这个埋藏了二十多年的秘密,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
洞窟里再次陷入了新一轮的沉默。
但这一次的沉默,与之前的死寂截然不同。它不再是那种让人心头发沉、仿佛能拧出水来的绝望,而是一种充满了紧张思考与急速思维碰撞的、极度活跃的寂静。
那句诗,像是一把钥匙,强行撬开了众人那已经被“死局”所封闭的大脑。
希望的火花,哪怕只有一丝,也足以在最黑暗的环境中,燎原成熊熊烈火。
原本背对着众人、如同雕塑般的孟广义,猛地转过身来。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早已没有了之前的凝重与颓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人发现猎物踪迹时的、极度专注与兴奋的神情。他甚至顾不上去安慰刚刚袒露了心扉的陈晴,而是像一头被困的猛兽一般,在那块小小的石台上,焦躁而又兴奋地来回踱步。
他的嘴里,正一遍又一遍地、低声念叨着那句诗,每一个字都被他咀嚼、分析,试图从中榨出所有的信息。
“九鼎帝畿……帝畿……九鼎……”
而林岳,则在听到那句诗的瞬间,整个大脑就仿佛被高压电流击中!他心中的绝望情绪被瞬间清扫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文史学者在面对千古谜题时,那种近乎本能的、无法抑制的探究欲。
他蹲下身,伸出手指,就在这潮湿而又肮脏的泥地上,开始飞快地写写画画。他将那十六个字拆开、重组,将所有可能关联到的历史典故、地理名词、人物事件,如同构建一张巨大的思维导图般,一一罗列出来。
“九鼎”,这太好理解了。它是华夏文明中至高无上王权的象征,传说大禹收天下之金,铸以为鼎,从此夏、商、周三代皆奉之为传国重器,得九鼎者得天下。
但“帝畿”呢?畿,京畿,国都也。帝畿,便是天子之都。
哪个天子之都,才配得上用“九鼎”来形容?
林岳的脑海中,无数的历史图卷在飞速闪过。夏、商的都城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难以考证。西周定都镐京,也就是他们现在所在的这片土地之下,但周幽王之后,镐京便毁于战火。
等等……战火之后呢?
林岳的手指猛地顿住,他脑中那根最关键的弦,被拨响了!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的光芒,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高亢:“师父!我想到了!‘九鼎帝畿’!”
正在踱步的孟广义立刻停下脚步,锐利的目光投向他。
林岳几乎是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史记》记载,周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诸侯,共立故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侵扰,在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周平王放弃了残破的镐京,将国都东迁!定都于‘洛邑’!史称‘东周’,而洛邑,在当时也被称为‘成周’!”
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传说大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而周朝建立后,周公旦营建洛邑,将其视为天下的中心,‘土中’!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周公营洛,天子居之,以为天下之中,朝诸侯也’。能够将‘九鼎’与‘帝畿’这两个词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纵观整个周朝八百年历史,只有那个作为东周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洛阳!”
洛阳!
这两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死寂的洞穴中炸响!
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连瘫在地上的梁胖子,都撑起身子,瞪大了眼睛。
孟广义的眼中爆发出强烈的精光,他一拍手掌,那清脆的响声在洞中回荡,充满了酣畅淋漓的快意。
“没错!就是洛阳!”他大步走到林岳身边,指着地上的泥土,兴奋地补充道,“小岳说的没错!‘九鼎帝畿’直指洛阳!而后面那句‘邙山之巅’,更是将这个地点,精确到了极致!”
他看着因为这个惊人发现而有些发懵的陈晴,语气中充满了对她父亲的敬佩:“洛阳北邙山!‘生在苏杭,葬在北邙’!那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最理想的埋骨之地!数千年下来,那片黄土之下,大墓套小墓,古冢罗叠,坟头挨着坟头,简直就是一座露天的、中国最大的‘墓葬博物馆’!”
“‘随风而逝,化土归安’!”孟广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这说的就是你父亲选择的藏匿方式!他没有把东西藏在银行保险柜,也没有藏在深山老林,而是用我们行里人的方式,把它藏进了另一座古代的陵墓之中!大隐隐于市,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把那把旷世难寻的‘钥匙’,藏在了中国最大的‘墓葬群’里!你父亲,陈知行教授,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个真正懂行的超一流高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